思想解放 提效路宽 ——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飞跃

发布时间:2022-08-19 17:05:0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何光钊 | 责任编辑:赵茜

迈入三季度,与近期的暖阳高照的天气不同,钢材市场的行情仍受价格走低和原燃料价格处于高位带来的“雨夹雪”所笼罩。面对市场需求疲软,钢价低位震荡的复杂形势,面对铁前系统成本居高不下,汉钢公司各单位部室多方联动,各出奇招,从成本控制和物料采购、产销规划等多方面入手,在市场“寒潮”中逆势前行。形成在行业内领先的成本竞争能力,是当前生存的基石,更是各单位抓工作的着力点、出发点。全厂上下必须在热环境下冷思维,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深刻认识到降成本对降低铁前成本极端重要性,提格局、用心思、下功夫,把降本工作置于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如何做好降本增效,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炼铁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为此,汉钢公司炼铁厂以降本、提质、增效为导向,聚焦生产、管理、设备等各个细节,持续开展铁前系统提煤降焦、炉料结构调整、优化高炉操作等攻关,各项高效措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打出了一套降本增效“组合拳”,助力年末冲刺攻坚创效。一季度高炉平均煤比在160 kg/t,攻关效果显著。

深耕炉料结构优化,降本增效“步子稳”

“要想方设法,在原料上深耕细作,‘精’出实招、‘筛’出效益。高炉工长每班定期到现场检查原燃料质量,岗位操作工加强对焦炭、烧结矿流量、煤粉的实时检测,全力确保精料方针、净料入炉。围绕降低“焦炭消费总量”目标,该厂采用焦面配加替代原煤使用的思路开展生产降本攻关,在打出了“原料优化降焦比提煤比”的重拳后,按照“我吃我要看、我用我要管”的延伸管理原则,坚持关口前移,强化攻关过程监督,力促解决质量过剩和指标不匹配造成的效益流失问题。截至目前,通过深挖“料”字潜力股,在采用焦面配加“降碳”的实践中,该单位已创收降低燃料成本约800余万元。

聚焦工艺改良,产量效益“面貌新”

“要用空间换指标,装料制度及送风制度必须大幅调整!”汉钢公司炼铁厂副厂长陈智平的建议一语中的。6月中旬,在利用检修期间,2号高炉通过调整风口面积,从0.2661平方米调整到0.2696平方米,焦炭布料角度外推,调整气流分布的稳定性,使得布料更精准、炉型更规则、煤气流更稳定。在线煤气利用率从43.5%提高至46.2%,提高气流的稳定性,炉温稳定性大幅提升,促使炼铁上下道工序之间更加顺畅。高炉值班室内,值班工长程宏亮欣喜地告诉笔者,自检修恢复正常以来,高炉炉况高效稳定,风温、炉温、煤气利用率、压差、炉腹煤气指数都处于理想值。通过实施一炉一策一检高炉操作方针,找准制约和影响高炉稳定生产的瓶颈问题,持续稳定高炉炉况;实行管理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机制,强化工艺过程管控,推动关键指标稳中有升。全面开展高炉提煤降焦专项攻关,稳富氧、提煤比、提负荷、抑制边缘气流等多项提质增效措施,进一步提升高炉炉况稳定性、炉缸活跃性和煤气利用率,促进高炉实现稳产节焦,高炉湿焦负荷提高了9.7%。

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精益管理精准施策“成效好”

炼铁厂上下齐心,突出问题导向,坚决闯难关、蹚路子、辟新径。该厂从收集职工意见、现场情况,并出台制定完善 《精益现场管理考核办法》,从组织架构、工作职责、推进方法、优化流程各个方面入手,促进现场管理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在高炉生产组织,强化生产过程控制,找到影响生产问题的症结,全力推进标准化作业,加强高炉精细化管理,持续深入推动“石普方、建南三”和晋南区域行业对标,引入行业外脑,邀请铁前专家从技术提升、操作管理等方面开展高炉操作技术培训,实施技术攻关;持续强化铁水质量管控,坚持低硅冶炼,持续稳定炉渣碱度,紧紧围绕落实降焦比提煤比为重点任务,坚持目标导向、任务导向、问题导向,背水一战,奋勇前行,坚决打好降本增效攻坚战,全面完成2022年生产经营及改革任务,全力以赴实现“双跑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陕钢集团汉钢公司 何光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