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2-08-25 10:26:4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高帅 | 责任编辑:赵茜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子洲县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为总揽,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路径,通过“果药并举、南绒北肉”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山地苹果、核桃、中药材和特色养殖业为主的富民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山地苹果、核桃为主的林果业,以黄芪、黄芩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和以羊子、肉牛养殖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持续壮大苹果产业。紧抓全省苹果“西进北扩”战略机遇,依托资源禀赋,积极整合资源、捆绑项目,通过区域化布局、标准化建园、一体化服务、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山地苹果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强化。2012年,子洲县被陕西省果业管理局认定为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2013年,子洲县被列入国家吕梁山特困连片地区百万亩山地苹果基地建设县;2018年成立“陕西果业集团子洲分公司”,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在全县11镇52个村建成山地苹果产业示范基地23块25091亩,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累计为群众分红1000万元,为全县发展山地苹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县山地苹果面积达18.2万亩,挂果面积7万亩,年产苹果7万吨。建成千亩以上果园16个、500到1000亩的果园63个、100亩到500亩果园133个,建成自然通风储藏库280个,大型水果气调保鲜库33个,品牌形象店8个,推广防雹网9000亩,建成4.0智能苹果分拣线2条,仅此一项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1600元,成为当地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
培育延长核桃链条。通过结合省级退耕还林试点工作、新一轮退耕还林、省市经济林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全县核桃栽植面积达到22.7万亩。全县已有30个合作社开展规模化核桃发展,核桃挂果面积约10万亩,产量约为1.1万吨,产值1.1亿元。通过外聘内培的方式,与科研院校建立了技术服务合作关系,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成立了子洲县林学会和核桃产业技术服务中心,打造了“一大五小”核桃加工厂,即子洲县康养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淮宁湾镇)大型核桃精深加工厂;瓜则湾便民服务中心西沟村、三川口牛薛沟村、砖庙镇董家焉村、何家集镇曹家沟村、苗家坪镇田山渠宏泰苗木专业合作社小型核桃粗加工厂。
着力打造中药材名片。子洲县中药材仿野生种植历史悠久,子洲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含量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指数2倍和5倍,其道地品质享誉国内外,在民间素有“东北参子洲芪”的美称。2008年5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18年5月入选“陕西十大秦药”名录;2019年11月,获批药食同源试点,入选陕西省地方药材志,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和日韩等地区。目前,全县中药材保存面积21.5万亩,其中黄芪15万亩、黄芩6万亩,远志等其它中药材0.5万亩,年采挖面积3万亩,产值约3.6亿元。建成中药材种植万亩乡镇6个、5000亩以上的标准化种植基地3个、1000亩以上标准化种植基地8个。2018年7月,成立陕西省天芪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子洲县马蹄沟镇,总占地面积153.43亩,总投资2.8亿元,自成立以来累计销售收入达1.03亿元。县域内现有中药材加工省级龙头企业2个、市县级龙头企业2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31个,种植大户600多家,中药材种植覆盖农户2.1万户。
多元发展畜牧养殖。充分利用涉农整合、巩衔资金,全力推进畜牧全产业链建设进程,努力实现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县羊子饲养量69.6万只、生猪饲养量19.6万头、家禽饲养量63.2万只、肉牛饲养量3.7万头、奶牛饲养量425头,肉类总产量18960吨、禽蛋产量6080吨、奶类8940吨,年绒产量240吨。累计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65.6万亩。累计建成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350个,养殖龙头企业12个,其中位于子洲县老君殿镇的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总投资4.6亿元,是一个集种植、养殖、科研、加工、物流、农旅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截至2022年,园区及辐射带动区域饲养超细绒山羊达7.5万余只,建成饲草饲料基地2万余亩,养殖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万余元。村集体养殖场135个、万只超细绒山羊场10个、1000只以上超细绒山羊扩繁场2个、杜泊和湖羊良种羊扩繁场各2个,杜湖二元杂交母羊场10个,500头以上猪场63个,50头以上肉牛场46个,万只鸡场15个、5000只以上兔场4个、梅花鹿场2个、鸵鸟场2个。建成年屠宰量30万只(万头)牛羊定点屠宰场和奶牛养殖小区各1个。全县畜牧产业产值达7.45亿元。(图文供稿:子洲县乡村振兴局 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