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文明新风 凝聚奋进力量 水发农业集团产业援疆结硕果

发布时间:2022-08-25 16:12:1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奎生 | 责任编辑:赵茜

天山南北,塔河上下,见证着水发农业人真情援疆、产业援疆的坚定与执定;草原牧场,沙漠戈壁,彰显着水发农业人着眼乡村振兴、强化惠民服务的责任与担当。

水发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山东省属国有独资企业水发集团的一级权属公司,集团自成立以来,坚决响应中央强化东西部协作的号召,积极投身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着眼乡村振兴、强化惠民服务”为宗旨,沿着“深耕新疆、广拓内蒙、布局全国、走向世界”的经营战略,按照“稳棉、扩粮、增牧、强果蔬”的产业布局,大力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投资西部、建设西部、融入西部的成功之路。

随着集团在新疆投资布局,大批干部员工奔赴新疆,扎根新疆。刘方舟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16年进入水发农业集团工作。2017年,刘方舟被派到新疆喀什,一待就是五六个年头。去年6月份,刘方舟与少数民族美合日妮萨·阿木提办理了结婚登记,选择定居新疆。

在水发农业集团,如刘方舟这样留在新疆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是水发农业集团实施产业援疆的缩影,也是集团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载体,更是集团精神文明、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现。

集团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公司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推动公司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水发农业以水务起家,在研判新疆水务市场时,集团敏锐的发现了新疆农业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公司迅速组织起以副总经理刘道营同志为首的农业团队进驻新疆喀什。初到伽师,天气还弥漫着细细黄沙,在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下,骆驼刺、沙枣树坚强的生长在路边、戈壁,乡村的路上铺满了厚厚的尘土,即使开着车子,也挡不住沙尘的包裹,陷入泥坑的困境屡见不鲜。由于流转的土地面积比较大,地理位置都很偏僻,下乡的同志为了节省时间,囊和水成了田间地头的家常便饭。每次向维吾尔族兄弟了解土地情况时,语言障碍成了大家的苦恼。队伍中绝大部分同志的家庭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相隔万里,有时三、四个月才能团聚一次,但是在新疆没有休息日,就是除夕之际仍有同志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把思乡念家之情、对家庭的愧疚之感化为工作动力。

团队成员投入的大量精力,付的不懈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换取的是可喜的成果。目前集团在新疆自有及合作经营棉厂近60座,控制辐射棉花种植土地300余万亩,年收购、加工、销售皮棉近100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六分之一。

截止2021年底,集团营业收入319亿元,净利润5.64亿元,资产规模249亿元,流转合作土地四百余万亩。位列中国农业企业500强第83位,获评“2021山东社会责任企业”“2021省属企业精神文明单位”“2021中国品牌影响力100强”等荣誉称号,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东振荣获第九届山东财经风云榜十大财经风云人物。

2021年7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对口援疆:守望相助情满天山》专题新闻介绍:“蔬菜大省山东援建的高标准智能温室来了!仅喀什疏勒一个县就发展蔬菜种植20万亩,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

这就是由水发农业集团投资,并且自主设计、建设、运营的南疆“菜篮子”工程——新疆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园。该项目总投资10.6亿元,占地4711亩,是全疆面积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蔬菜产业示范园。项目作为山东省重点援疆项目和南疆“菜篮子”工程示范项目,先后被央视、新华社等多家中央主流媒体关注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先后到园区考察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

未来,水发农业仍将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己任,不折不扣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创新的现代农业方面,全力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和带动作用,大力促进国有资本战略布局和结构优化,打造全国最大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商供应商和“现代、引领、持续、担当、综合、强大”的农业集团。(王奎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