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创新推广“三个三”支部联建模式
发布时间:2022-08-29 11:21:0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高帅 | 责任编辑:赵茜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把做好“三农"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在县域发展的首要位置,近日,子洲县创新推广“三个三”支部联建模式,进一步凝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战斗力,加强撤乡并镇、撤村并支后村党组织班子力量、带富领富能力和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
村村联建
坚持“党建搭台,支部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稳步有序推进支部联建工作。
组织强村带软弱涣散村。认真落实“四个一”工作法,即党群一条心,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强化理论学习,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发展思路;规划一张图,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谋划乡村振兴等工作;政策一个样,积极向发改、涉农等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推动政策项目同步落实;产业一个盘,将联村产业纳入整体规划,统筹谋划推进。
产业强村带产业弱村。坚持优势互补、互促共赢的原则,推动产业强弱村结对发展,形成支部推着产业跑、农民跟着产业富的良好局面。村村共建形成“羊群效应”,强弱村党支部共建,抱团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村村联合形成“鲶鱼效应”,强村发挥资源、技术和产销渠道等方面优势,带动弱村发展,实现优劣互补;村村联动形成“蝴蝶效应”,依托种养殖大户和职业农民技术优势,带动一批农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实现经济效益滚动式发展。
治理强村带治理弱村。推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三个三”模式。党员联户“心连心”,积极向群众宣传惠民涉农政策和法律法规等,通过实地考察、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摸清农户真实需求,理清村级发展思路,制定村级发展规划。网格共治“手拉手”。推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亲缘地缘趣缘”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政府、片区、村级三级联防机制,发挥县级领导包案、协调化解作用。多元共建“脚对脚”。推进“一村一干警”服务模式,创新“一村一策”治理体系,建立“一户一册”工作台账,健全说理处、红黑榜、红白理事会和司法援助等服务机制,开展好儿媳、好公婆评优选模活动,构建一人一村、一村一策、一户一案治理新格局,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盟。
村企联结
按照“双方认同、科学结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以党建为纽带,以产业为基础,创新“1+N”模式,一个支部联结多个企业,构建村企联建新格局。
与种植企业联结。积极推进有种植基础村与种植企业精准对接需求,借鉴清水沟山地苹果园区经验,推广“订单”种植模式,引导农民种植黄芪、黄芩和苹果等特色产业。
与养殖企业联结。推广应马安等养殖龙头企业发展模式,建立“1个固定管理员+每日1户或2户农户轮流出工”联养模式,把有养殖基础的群众组织起来,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道路。
与加工企业联结。推动村企党组织结对共建,积极对接驼耳巷乡世平堂中药科技有限公司等中药材加工企业,探索村企双方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挂职发展模式,切实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供求互补、联合发展。
村社联合
利用帮扶单位政策资源资金优势,创新联合方式,推动联村党建、社会治理和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党建弱村与党建强的机关联合。推动党建工作强的机关结对帮扶软弱涣散村工作,每季度安排熟悉党建工作的人员进村指导,每年联合联村党组织至少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不断规范和提升党建工作成效。
治理弱村与社会治理成员单位联合。深入推进“平安子洲”建设,发挥县委政法委、公检法司部门和乡镇在乡村社会治理方面的优势,指导帮扶结对村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禁毒人民战争等工作。
集体经济弱村与涉农业务单位联合。推动全县1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基础好的村与涉农单位联合,开展送农机农技、项目资金等惠农项目下乡活动,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高效、廉价的社会化服务,实现县乡村三级涉农业务联动。
子洲县共有18个乡镇279个行政村,其中脱贫村88个,示范村12个,软弱涣散村24个。今年以来,子洲县在苗家坪镇董家湾村、高家砭村和梁渠村开展三村支部联建“三同九联”工作模式,创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载体,落实基层组织联建、党员队伍联育、组织活动联办、乡村振兴联谋、基层治理联抓等任务,取得显著成效,受到省市领导肯定和各大媒体的关注报道。(供稿:子洲县乡村振兴局 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