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乡村虹桥——桥承古今
发布时间:2022-09-01 13:44:1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宋小海 | 责任编辑:赵茜在萍乡市芦溪县宣风镇,有一个叫虹桥村的地方,境内袁河、沂水河二水相汇,是古代宣风渡口、宣风公馆等驿站设立地,虹桥村水、渡、桥资源独特,相传河岸有码头,日泊千帆,有诗云:“日有千人朝拜,夜有万盏明灯”。
虹桥村有一个奇观,短短500米不到的距离,有着横跨水面的九座桥,被誉为中国境内桥密度最大的地方。分别为虹桥老桥、新桥、浙赣铁路桥、沪昆铁路桥以及2021年新建的320国道大桥。这些桥,承载着历史的步伐,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联结着水路两岸,也折射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古色虹桥
虹桥是“古色”的桥。虹桥始建于宋建炎年间,至今约900年历史,元朝时桥面被毁,明洪武大帝六年重建后水圮,正德十三年募建后圮,明万历二十三年改建石桥后又圮。现存老石桥,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副贡生易贞言重建。桥长80米、宽8米,七拱,名为永思桥,又称虹桥,这也是虹桥村地名由来。
烈士陵园
虹桥是“红色”的桥。虹桥是一块红色土地,老一辈革命家率领的工农革命军曾在此浴血奋战,涌现出一大批战斗英雄和革命先烈。红色基因始终是点亮我们精神的火炬,给我们以精神滋养和信仰的力量。为了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虹桥村因而又名为红桥村。
千亩优质稻田
虹桥是“金色”的桥。虹桥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人民勤劳质朴。放眼望去,秋收时节,全村到处都是金色的稻田。规模化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路径,是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规律。现代制种企业鸿稻种业于2021年落户虹桥村,该企业从事水稻育种及加工储存,填补了本地规模化水稻制种产业的空白。目前已在虹桥和周边村流转农田八千余亩用于水稻育种,2022年可实现产量两百余万斤,帮助解决当地劳动力近500人,实现增收超千万元。
新农村建设点
博联电气
毅磁电子
虹桥是“彩色”的桥。近年来,虹桥村在工业发展、新农村建设、集体经济壮大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展现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社会风貌。县工业园东区坐落于此,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博联、毅磁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在此落户。建成了集成连片的新农村点18个,道路变得宽阔平坦,环境变得整洁卫生,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夕阳西下,漫步在沂水河边彩色游步道,花香柳绿、清风鸣蝉,赏心悦目、美不胜收。天边的彩霞倒映在水中,悠闲散步的村民三三两两,绘就一幅富裕和谐美丽文明的动人彩色画卷。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浙赣、沪昆铁路桥火车呼啸而过,320国道大桥车辆奔流不息。对于虹桥村和虹桥村人来说,桥已融入历史、融入血脉、融入生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虹桥村正不断焕发新生、绽放光彩。(图文:宋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