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播下金叶梦 ---记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残疾烟农王昌财的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2-09-07 09:30: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廖道沣、黄华 | 责任编辑:刘生

王昌财,男,现年56岁,6级残疾,是湖北省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大新川村的一名残疾农民。22年来,作为残疾人的他,自强不息,不等不靠,依靠自己一只勤劳的独手,通过种植烟叶,探索出一条安居乐业的致富路,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励志达人”。

厄运降临,打工失去一只手

1998年,当时的王昌财还是一个刚30岁的壮年小伙,迫于生计到陕西省一煤矿打工,轰的一声巨响,煤矿发生了瓦斯爆炸,矿内发生大面积坍塌,王昌财眼前一黑和十几个工友被埋在煤层下。经过10多个小时的抢救,王昌财有幸从煤层里被抢救出来,但左手的手腕连同整个手掌,已被煤块砸的血肉模糊。被送至医院后,经诊断手腕及整个手掌已坏死,必须切除。

从医院醒来,王昌财发现自己的左手被切除后,他顿时嚎啕大哭。对农民而言,双手就是生存“根”,失去了一只手,自己还能“活”下去吗?对未来的生活,他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自己堂堂一条壮汉,转眼变成了残疾人,今后一家人怎么生存。打工这条路肯定是走不通了,创业又没有合适的路子。看着整天以泪洗面的妻子和两个几岁的孩子,他心急如焚。经过半年的治疗和休养,王昌财渐渐康复,但心里的创伤却难以痊愈。

期间,地方政府多次上门安慰他,让他放心,如今党的政策好,有困难我们不会不管,一定要坚定信心,共同想办法找出路。

不辞劳苦,一手探出致富路

失去一只手,不能再失去做人的信心和尊严。王昌财开始琢磨怎么再就业,让自己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1999年,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种植了5亩烟叶,由于翻地、起垄、施肥等环节不到位,烟叶的质量和产量都很低,烟叶交售后扣除烟用物资,亩均收入不到300元。

第二年,妻子就反对家里再种烟叶,“我一个妇女还要照顾一家人,你也干不了重活,烟不能再种了。”

“你照顾好孩子,烟我一个人来种”。对于种烟叶王昌财并没有灰心。于是,他把锄头长把改成短把,别人两只手挖地,他用一只手挖。就这样,在2000年他又种植了7亩烟叶。

为尽快掌握技术,王昌财想出了很多办法。技术人员每次上门指导时,他总是认真的听技术人员讲解生产技术,对于不容易掌握的关键技术,他在家里自备了一个笔记本,请技术人员帮他写在本上,以便他随时查看。除此之处,他还主动要求技术人员到烟田里作示范,然后他对照操作,直到掌握技术要领为止。通过几年的摸索,他种烟的亩平收入由2000年的480元,上涨到2002年的1360元,7亩地烟叶收入近万元。

现在,王昌财年均种烟20亩,年收入达到7万元,有了烟叶这条致富的路子,他对生活又重新树立了信心。

自强不息,一身骨气做“能人”

2014年,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对象认定中,干部和村民普遍认为王昌财患有残疾,家有2名大学生,住着3间土坯房,符合“建卡户”条件,可以评定为贫困户。

在得知自己被评定为贫困户时,王昌财说,“我虽然手有残疾,但不影响我生活,比我困难的人很多,给别人吧。”并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表态:第一把建卡的名额送给别人,是自愿的,不会给扶贫工作拖后腿。第二只要给他种烟计划,他就能保证烟叶质量和等级结构达到质量要求,不给烟叶公司添麻烦。

“五尺高的人,说话要算数。”这是王昌财的口头禅。为了自己的承诺,2015年,王昌财建起了两层12室的楼房,还自费购置了一座移动式密集烤房,生产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国家政策这么好,不能总养懒人!要想富,还得靠自己。”谈起未来的发展,王昌财说“把烟种好,把质量搞上去,多卖点钱,争取早日富起来。”

身残志坚,种烟实现致富梦

22年种植烤烟,22年艰苦奋斗,王昌财有苦有累有收获。

2018年,王昌财因连续3年种烟面积达到20亩以上,烟叶亩产值超过全县平均水平10%以上,被烟草行业评为一星级职业烟农,王昌财一家人4口人,不等不靠不抻手,靠发展烤烟年收入稳定在8万元以上,通过自力更生战胜贫困,过上了幸福生活。

现在,王昌财的两个孩子都已大学毕业,大儿子在武汉一家软件公司上班,老二正在备考国家公务员,一家人两代人的勤奋努力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改变了家人精神面貌,赢得了邻里的尊重,也获得了做人的尊严。

问起王昌财未来的打算,他自信的说:“我要趁现在身体还行,再好好种几年烤烟,为儿子将来成家买房买车凑点钱,不能让亲家看不起我是残疾人啊!”。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真切希望,奋斗着的王昌财一家人明天会更幸福、更美好!

近年来,郧西烟草充分发挥烤烟产业在助农增收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推动烟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促进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帮助了一大批像王昌财这样的贫困农民靠种烟脱贫致富,实现了金叶梦。(郧西县烟草专卖局 廖道沣、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