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文化浸润老年课堂:黄河源调研团走进骅东街道文化站

发布时间:2022-09-14 13:44: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曾舣灵 | 责任编辑:赵茜

2022年2月6日至10日、8月17日至20日,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黄河源调研团成员董佳文在黄骅市老年大学开展访谈,并举办了以“大河汤汤:黄河文明万古流”为主题的黄河文化线下宣讲会。宣讲地点为黄骅市骅东文化站,黄骅市老年大学20余名老人及部分文化站职工参与本次宣讲会。

访谈先行 掌握老年文化宣讲特点

2月6日、8月17日,黄河源调研团成员董佳文采访了黄骅市骅东街道文化站老年大学校长吴晶女士。

明确老年大学受众特点,创新老年大学传播模式。当黄河源调研团成员问及社区文化服务与其他文化服务的定位差异时,吴晶女士指出社区服务主要受众是老年人,而学员多集中于五十岁以上。这类人群表现出退休之后空闲时间多、参与积极性较高等特征。吴晶女士表示,“基于中老年受众的兴趣爱好和信息接受能力等差异化特点,老年大学在三年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成熟完善的文化宣传模式。”采用民乐、书画、民族歌舞等传统艺术形式,老年大学已经开展了很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老年大学的积极组织下,他们已经自行创编了多次大型活动、成果展示,实现了内容传播和形式多样并重,群众参与其中并喜闻乐见。

了解黄河文化传播现状,立足文化服务战略定位。关于黄河文化的传播现状,吴晶女士说明道,作为中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大学虽然没有专门开展主题活动,但是在宣传内容取材上多有涉及,其基本内容和精神也在过去的活动中进行多次展现。吴晶女士表示,“推进基层党建,创建文明城市是他们的重点考察目标”。作为社区管理和服务组织,文化站在社区积极开展主题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助力黄骅市精神文明建设,获得了良好的受众基础。同时,他们在学校、企业等地结合时政内容开展科普活动,黄河文化、黄河精神也在其选题范围之内。

创新黄河文化宣传形式,拓展黄河文化宣传思路。吴晶女士认真阅读团队宣讲材料后提醒黄河源调研团成员说,“黄河文化传播应该坚持受众主体、人民中心,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考虑到老年人注意力、接受能力较为欠缺的情况,黄河文化宣传可多注重形式上的创新,和老年大学开设专业相结合,寓教于乐。而内容上,黄河文化宣传也应符合老年人的喜好,侧重展示黄河流域的历史故事、文艺形式等较为生动有趣的内容。此外,她注重提出,“要注重黄河文化宣传时机,将黄河文化宣传同特定节日、热点话题相结合,提升其宣传价值和关注度”,如利用世界水日从黄河水资源开放保护话题切入,和当地兴盛的运河文化、海洋文化相结合,挖掘水文化之间的“公因数”。

在老年大学传播进行采访

知行合一 推动黄河文化宣讲落地

2月10日、8月20日,黄河源调研团成员董佳文在黄骅市老年大学开展以讲述黄河故事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丰富老年大学课程内容,增添黄河文化传统底色。老年大学校长吴晶在宣讲开班讲话中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炎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始祖文化,有利于推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祭始祖,悼先贤,无论经过了多久都不过时”。吴晶强调,社区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强理论文化修养,自觉传承炎黄文化、黄河文化的有利方面,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希望老同志提高思想站位、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参与实践,争当文化建设的领头雁、文化传播的先锋队,让浩浩汤汤、源远流长的炎黄文化、黄河文化一代一代往下传。

山东大学董佳文同学从中华民族姓氏寻源出发,从我们所熟悉的姓氏文化入手使大家形成炎黄子孙的身份认同。同时,董佳文通过对炎黄二帝战蚩尤等传说的故事性讲述,深入浅出调动起大家的热情。在介绍黄帝和炎帝族裔的姓氏来源时,多名参会成员表示自己的姓氏属于黄帝族或炎帝族,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中华儿女同根同祖的血脉认同,“我们都是炎黄的后人”。

开展炎黄文化线下小课程,讲解姓氏起源

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劲吹家风家训人文滋养。宣讲尾声,一名老党员结合自身的生活阅历,以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分享了炎黄文化、黄河文化对自己的影响,让参会者在聆听中真切感受到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会场气氛的感染下,一名退休老干部主动上台,用葫芦丝吹奏一曲《黄色恋》,将宣讲会的气氛推向高潮,会场掌声频频。

开展黄河文化宣讲,现场掌声频频

此次活动在参会的20余名老同志及社区工作人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和反响。参与宣讲会的老年大学成员张炳林接受采访,他表示:“通过这次文化讲堂,我了解到了很多有意思的黄河故事,对黄河文化乃至中华文化有了一个更深的体会。回去我要把黄河故事讲给孙子、孙女们听,让他们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图文:曾舣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