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鼓满万里帆——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教体事业蓬勃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2-10-10 10:46:4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寅龙 | 责任编辑:赵茜

强国必先强教。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盛、社会的文明,要靠教育的点滴培育。

近年来,在省、市教育事业发展建设的战略规划和具体部署下,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围绕“教育现代化”目标,坚持“12345”工作思路,即树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守好“安全”和“廉洁自律”两条底线,抓住“学区长、校(园)长、年级段段长”三个关键,夯实“局机关、学区、学校、家庭”四级责任,聚焦“党的建设、学校规划、立德树人、教育质量、队伍建设”五个重点,擎起奋进之笔、永葆为民初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力支持高等教育办学,高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

目前,示范区共有河南大学、开封高中、省实验小学自贸区分校等学校176所,教职工、学生近21万人,各级各类教育总体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河南省社区教育示范区、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开封市教育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

夯实教育基础 改善育人环境

近年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坚持“教育是最大民生”的理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进学校建设项目规划落地,持续扩大学位供给。目前,该区区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57所,学生28559人;区属民办学校1所、民办幼儿园72所,学生12040人。为推进学校提质扩容,示范区围绕“建设开封最好学校”这一目标,近两年投资约16亿元,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6所,完成农村学校建设项目5个,新增学位1.5万余个。示范区重视数字校园、人文校园建设,区属学校全部配齐班班通设备、体音美器材、图书和教学实验仪器。近五年,示范区累计投资近千万元用于更新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入近300万元用于数字校园建设,倡导学校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截至目前,示范区6所学校被评为省级数字标杆校。在大资金投入、大规模建设的同时,示范区还注重细节完善。今年,示范区以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附属小学为试点,购置1000余套可调节、可午休的新型桌椅,让孩子们从“趴着睡”变成“躺着睡”,提升了学生的午休效率和舒适度。示范区还实施“筑巢引凤”计划。立足示范区疏解开封老城区功能的定位,按照“共建”“代建”等多种模式,全力推动开封市优质学校搬迁落户。2015年,示范区开工建设“两校一园”项目,成功引入二师附小、金明中学和实验幼儿园。2020年,示范区投资3.4亿元,建设河南大学附属幼儿园、小学、初中,现已全面完工。目前,示范区积极推进市二十五中搬迁工作。为抢抓郑开同城化战略机遇,示范区成功引入河南省实验小学,推行课程互选、名师互聘、校外拓展互联,打造出“郑开教育同城”典范。

推进优质均衡 走内涵发展之路

近年来,示范区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采取切实措施,全面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品位,全区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示范区及时推进集团化办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目前,示范区教体局采取“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等方式组建金明实验小学、集英小学、金耀小学、翠园幼儿园、康乐幼儿园等5个教育集团,实施管理互通、领导流动、师资共享、课程互补、活动同步、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捆绑考核“十大行动”,推动优质资源由名校向弱校、新校传导,优质管理由名校向弱校、新校普及。为推进“双减”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上级“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示范区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顾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目前,该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原来97所压减至0所,压减率达100%,切实减轻了家长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让学科教育重新回归学校主阵地。示范区还建立“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采取“日查+夜查”等检查方式,确保每周开展不少于3次的巡查工作,对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机构实行“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处置一起、通报一起,形成警示震慑,全力营造打击违规培训的高压态势。

在“双减”政策的落实深化下,基础教育内涵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示范区在特色项目建设上下苦功、下真功,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作为提高基础教育内涵的重要抓手,不断努力,以实现“校校有特色、生生得发展”为目标,做到顺应时代、传承创新,注重教育个性化和办学特色化,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目前,全区各小学利用课后服务开展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共建立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等社团298个,覆盖学生10700余人。集英小学的足球、金明实验小学的田径、马市街小学的武术、梁苑小学的机器人、魏都路小学的跳绳、杏花营小学的足球等社团已结出累累硕果,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示范区投资150余万元,在宋城小学建成了目前全省最大的中小学校园天文台,组织成立星辰天文社团,开展“天文知识比赛”“观察月相”“我的天文梦”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该天文台投入使用以来,共开展天文教学30余场,受益学生3000余人次。(王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