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税务:助力“老字号”续写发展新故事 坚守百年传承绽光芒

发布时间:2022-10-31 10:33:0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梁娟 | 责任编辑:郭顶

“老字号”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在时代的洪流中,晕染出一个城市发展的绚美丹青,其百年时光更是赋予了传统商业文明不一样的含义。在“老字号”的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上,昭通市税务部门始终与“守”艺人相伴相随,以税费政策为依托,持续加大“老字号”产业的帮扶力度,守好鲜活历史、护好至臻匠心,让更多“老字号”焕发长久生命力。

始创于1910年的昭通万和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老字号的食品调味品加工企业,经始创人万鸿轩由四川省叙州府(今宜宾市)迁到云南省昭通城,以咸菜、昭通酱、麸醋享誉当时的昭通城乡,传承至今已有112年。为进一步促进企业传统手艺的延续和发展,昭通市税务部门围绕企业需求,梳理出针对性税费优惠政策清单,送政策上门,为企业的守正创新减负加力。在税费政策的支持和企业的不断开拓下,如今万和食品生产经营的“万和”牌昭通酱、酱油、食醋及“恩安”牌腐乳、咸菜等系列产品远销香港、东南亚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及好评。

“我们成立时间长,经历的风霜也多,在这百年里,既见证了中国税制的改革进程,也收到了税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近几年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大,光今年企业就享受到14.98万元税收优惠,为我们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提及企业发展,万和食品的财务负责人解开慧说道。

随着时代的变迁,百年老店的传承变得更为珍贵,昭通市税务部门不断优化办税服务方式,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老字号”的发展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极大的减轻了企业的发展成本。

昭通市张蝴绵蚕丝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制作的蚕丝制品起源于上个世纪20年代,经历了张氏五代人不断专研改进打造而享有盛名。近两年,公司获得中国家纺十大品牌、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老字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等多项荣誉,带动了当地300多户农户进行生产。作为昭通本土企业,张蝴绵面对的顾客主要是昭通本地中老年消费群体,伴随着年轻消费群体成为市场主要消费力,公司品牌效应和购买力下降。近几年又受疫情影响,公司同比销售额下降26%。实体店房租开支大,城市人口基数小,导致经销商经营利润越来越小。了解到企业困境,当地税务部门及时为企业送上税费优惠“政策包”,同时在企业纳税申报、发票使用等方面提供“一对一”辅导,尽可能的为企业纾困解难。

“疫情以来,企业面临极大的生存挑战,好在各项税收政策的支持,陪我们渡过了难关。”张蝴绵的财务负责人谢天琳说道,“我们公司近三年享受了20多万的税收减免,很大的提振了我们传承和发扬传统手工特色技艺的信心,有了税费政策的支持,我们将力突重围,把税惠红利用在刀刃上,研发新产品,我们相信‘老字号’产品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精耕细作笃前行,百年传承守匠心。“老字号”的发展承载了几代人的百年技艺和工匠精神,他们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牢牢把握市场机遇,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培育品牌集群,传承百年制品文化。而在其新发展道路的奠基与铺设下,昭通市税务部门将继续发挥税务职能,扛牢部门职责,将税费红利注入“老字号”传承与创新的血脉中,让“老字号”的新发展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梁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