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服务促共富——苍南县医疗保障局构建县、乡、村三级医保服务网络

发布时间:2022-11-01 10:34: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苍南县医疗保障局 | 责任编辑:赵茜

今年以来,苍南县医疗保障局深入推进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和“经办服务示范年”创建活动,以“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改革和设立“共富委”为契机,全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医保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医保服务下沉到“共富委”、村(社区)和农商银行网点,在全市率先构建了“15分钟医保服务圈”。2022年1-9月,县医保中心办件量36739件,同比下降34.47%;基层办件量为19232件,同比增长29.81%。

一、深度融合,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医保服务阵地

一是党政重视,专班推进。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和县人大代表支持,县、乡、村三级医保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以得票数第一入选2022年度县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财政补助资金160万元。县委书记张本锋批示将三级医保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融入“共富委”建设。县医保局成立工作专班,制定《苍南县三级医保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联合县政务服务中心,在全县18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开设医保服务综合窗口,实现全县所有乡镇医保服务综合窗口全覆盖。联合乡镇,在A类“共富委”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医保服务窗口,在B类“共富委”各村(社区)便民服务点设立医保服务站。

二是医银合作,拓展渠道。与苍南县农商银行组建党建联盟,签订《苍南县医银合作战略协议书》,深化“医银合作”,进一步拓展医保经办服务渠道,在苍南农商银行35个支行和分理处设立医保服务点,由银行工作人员为参保群众提供医保事项就近办理服务,进一步夯实了医保事项全城通办。

三是精心设计,统一标识。委托专业团队设计制作医保服务标识标牌、事项指引牌和事项办理指南,为基层医保工作人员颁发工作证,全面提升基层医保服务辨识度。做实做细基层经办准备工作,推动基层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二、赋权赋能,打造上下贯通、高效联动的医保服务体系

一是精准下放经办权限。工作专班深入乡镇、“共富委”、村(社区)走访调研,召开工作座谈会,全面梳理群众办事需求,通盘考虑基层承接能力和医保经办风险,精准授权乡镇、“共富委”开展部分医保基础业务办理,将20项医保服务高频事项下放至乡镇医保窗口,将12项医保服务高频事项下放至“共富委”、村(社区)和农商银行网点。

二是定期培训提升能力。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岗前培训,针对下放事项,分批次安排局业务骨干到各乡镇开展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指导等“实操式”培训,提升基层医保工作人员服务能力,确保基层经办人员熟练掌握医保政策和经办流程,能办、会办、办好医保服务事项,目前已完成全县基层经办人员“智慧医保”和“浙里医保”实务操作培训21场854人次。

三是高效沟通解决疑难。县医保中心建立了网办服务中心,推进与基层医保服务窗口、医保服务点之间的业务流、数据流和技术流的全贯通,建立“乡镇医保工作交流群”、“共富委医保工作交流群”、“村级医保经办工作交流群”、“医保征缴工作群”和“医银合作交流群”等5个微信工作群,落实专人负责,第一时间解决基层医保业务经办问题。今年以来,通过微信工作群答疑3150次。

三、优化服务,擦亮优质便民、暖心舒心的医保服务品牌

一是“零距离”服务,实现“就地办”。将医保服务纳入“共富委”服务事项清单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事项,要求各乡镇、“共富委”、村(社区)落实专兼职人员办理医保业务,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医保服务。同时,积极开展流动上门帮办,为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暖心服务。

二是“零盲点”服务,实现“就近办”。创新推进“医银合作”成果,在农商银行35个支行和分理处设立医保服务窗口,放置医保标识标牌和服务指南,落实专人负责办理参保登记、参保信息查询、家庭共济备案、医保报销等12项医保高频服务事项,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三是“零障碍”服务,实现“掌上办”。全力推广“浙里医保”“掌上办”,积极引导参保群众下载使用,手把手教会群众通过“浙里医保”办理医保事项,充分运用“浙里医保”24小时在线服务,实现群众办理医保事项“不用跑”。今年以来,我县“浙里医保”总办件量达37838件,位列全市前列。(图文:苍南县医疗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