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戴湾镇建立“1552”工作机制 激活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2022-11-07 17:58:5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冰、赵清豹 | 责任编辑:赵茜

临清市戴湾镇创新建立“1552”工作机制,坚持抓紧抓实联合村党建工作,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一个中心”,夯实乡村振兴“主阵地”

坚持“三抓三促”工作思路,强基固本筑牢坚强战斗堡垒。一是抓基础促规范。定期召开党建业务培训会,抽查、评分、通报各党支部党建制度执行情况,强化跟踪督导,要求限期整改。二是抓管理促提升。用好用活固定课堂、田间课堂、线上课堂、红色课堂“四个课堂”,邀请专家讲授种养技术、疫情防控等专业知识,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对党员实行积分制管理,每月评定公示党员日常表现情况,每季度开展“红榜”激励、“黄榜”鼓励、“蓝榜”提醒、“黑榜”通报“四色评价”,激发党员干部服务发展潜能。三是抓载体促服务。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投资96万元新建、修缮部分村庄办公场所,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办公环境。依托每周“党员夜会”平台,开展“田间农事我带头”“彩虹夜巡助平安”“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等主题党日活动,着力抓实抓严党员教育管理,推进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二、健全“五项制度”,把牢乡村振兴“定盘星”

一是严格实行周例会制度。坚持每周召开联合村周例会,回顾总结上周工作,研究部署下步任务,通过现场“晒成绩、摆问题、查不足、抓整改”,让党员干部工作责任再压实,履职成效再提高。二是建立“双向交流”制度。组织落后网格支部到先进村学习交流工作方法,联合村干部集中对落后支部进行帮扶,指导党支部开展工作,通过双向加力焕发乡村振兴的组织动能。三是完善干部考核制度。结合联合村干部分工和责任清单,科学建立干部考核指标体系,树牢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鲜明导向,激发联合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四是建立村“两委”分工备案制度。联合村对村“两委”干部进行分工,分管同志在做好本村事务的基础上,具体负责所有自然村的某项工作。由联合村党委书记负责调度督促,推动工作顺利开展。五是探索实施“量化管理,周评月结”制度。将全镇中心工作、日常工作全部进行量化,由联合村党委对各自然村工作情况进行每周评定公示,每月汇总记录,作为年终对各党支部评星定级及村干部绩效考核依据。

三、抓实“五支队伍”,厚培乡村振兴“动力源”

一是用好党员队伍。组织230名农村党员注册成为志愿者,分别担任卫生监督岗、胡同长、疫情防控岗等便民服务岗位,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工作,实现基层治理与服务能效双提升。截至目前,开展入户政策宣传2次,关爱留守儿童23人次,累计收集意见建议38项。二是用好政法网格员队伍。成立网格员服务室,建立“定点收集、下沉走访、信息融合、跟踪督办、考评激励”五项机制,由网格员定点坐班、巡访,推进司法服务更好融入网格、贴近基层、服务群众。今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9起,化解率100%。三是用好巾帼志愿者队伍。建立“现场查、电话抽、网上评”三方评价机制,组织志愿者按照“每月评价、每季公示”流程对美丽庭院进行评选,并对评选出的美丽庭院户给予积分奖励,用于兑换相应礼品,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热情。四是用好选调生队伍。举办周末课堂,开展功课辅导、手工制作、爱国主义教育等教学内容,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外部成长环境。建立留守儿童长效帮扶机制,开展走访调研,全面摸底排查,为每名留守儿童建档立卡,因人而异、精准帮扶,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五是用好清风工作队。依托联合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清廉驿站,组织村纪委委员成立清风工作队,主动靠前监督,紧盯廉政风险点,强化日常教育提醒,督促各村党员干部守好廉政“责任田”。

四、聚焦“两项工作”,唱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一)助力产业发展。一是整合优势,抱团发展。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加大农业产业发展,加大对牧联体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力度,引领要素融合、主体融合和产业融合发展,凸显牧联体综合效应。二是壮大产业,带动务工就业。通过加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资,产业帮扶项目建设,打造连片发展新模式,带动集体致富群众增收。三是文化赋能,打造品牌。依托戴闸、运河、陈官营红色教育基地等文化资源,采取发展蘑菇菌项目、盘活闲置资产、推进土地增减挂项目等措施,着力打造“印象戴湾”、“红色戴湾”、“产业戴湾”、“富强戴湾”。

(二)落实有效帮扶带动。贯彻落实上级“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建设,搭建联合村“一张网”,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由党支部成员负责抓统筹、抓谋划,带领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政法网格员、乡贤等“七股力量”下沉网格,参与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帮办代办、入户走访、防返贫信息摸排、建言献策和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做到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形成“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情在格中结”的新格局。全面抓好稳就业、促增收工作落实,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作用,带动激发脱贫人口内生动力,引导主动参与就业帮扶,实现就业增收双丰收,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张冰、赵清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