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本溪市交管局活动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22-11-11 10:49:1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赵茜

今年以来,本溪公安交警部门以营造良好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为牵引,以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为主责主业,以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求为具体抓手,积极行动,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与日常交通管理工作相结合,全面改革创新、科技赋能,凝心聚力,促进交管工作水准能力与队管队建整体效能双赢共进,常态化开展“创城”工作,推进“创城”工作全城开展。

充分开展多元宣传,营造创城良好氛围

依托全媒体平台,坚持向导为先、受众为本,开创网络宣传管理工作新局面。充分利用自由新媒体平台、电台、报刊、海报、挂图、标语、出租车LED屏、户外大屏幕、乡村广播站、高速服务区宣传栏等渠道在全社会、全媒体营造最全面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在微信、微博、电视台、日报等多种媒介开设交警创城工作专栏,对创城交管工作进行报道。通过法规解读、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充分利用全媒体手段,提示司机文明出行、礼让行车、行人不乱穿行马路,并增设宣传标语,提升全民树立“人车互让、文明出行”的良好交通文明风尚。截止目前,设立标语200余块、出租车滚动屏幕标语300余台、公交车300余台、已刊发各类稿件500余篇,其中电视台刊播40余期,广播电台60余期、本溪日报刊发50余篇、曝光行人300余人次、机动车540余辆,累计传播覆盖90余万人次。

丰富多样主题活动,树立百姓创城意识

本溪市公安局交管局联合中国移动本溪分公司共同组织开展本溪市“让行有你,为您送‘礼’”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让驾驶员充分理解礼让的意义,并颁奖过程中,采取现场采访等方式全面展现获奖驾驶人风采,传播文明交通正能量。协调教育部门,通过上好“交通安全第一课”,开展“交通文明”进课堂等活动,充分做好“警校联动”让孩子从小就培养文明意识,行文明路做文明人。在重点路段持续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常在”宣传劝导活动。早晚高峰时段组织9个志愿者团队100余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在消防岗、文化宫、市府北路、市中心医院、东明小学等11个人流、车辆密集的斑马线路口,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交通安全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活动期间,交警还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讲解驾乘电动自行车正确佩戴头盔的重要性和安全性,提醒群众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在多条交通管理严管路实施“电警喊话”,并通过短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告知车辆驾驶人纠正违法停车行为,通过这一方式,进一步提升电子警察系统“执法温度”,提升城市道路通行效率。

最高标准精细治理,夯实创建工作基础

在全市5条主干路打造交通秩序示范严管路,对占道经营、马路市场开展“兵团作战”,清理占道经营73处、拖移“僵尸车”19台,拆除地桩地锁800余个;增补路外停车泊位808个,其中,出租车专用停车位52处、摩托车专用停车位12处;对17处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升级,对19处损坏的信号设备进行了修复,对22处岗区、6所学校、15条主干路施划标线3.5万平方米,在斑马线前喷涂“车让人”提示语28处;在文化宫岗新增行人闯红灯智能抓拍系统,公开曝光形成震慑;结合创城问题反馈意见,对小堡岗、一洞桥、溪湖河东等8处交通秩序乱点进行综合治理;向市文明办、市住建局传送《关于治理静态交通“停车乱”的建议函》《关于盘活城市存量停车资源的建议函》《关于协调解决华夏街“停车乱”问题的建议函》等5个;对接本钢集团,争取公交集团支持,开通了6条本钢职工定制公交专线;坚持人性化管理,树牢“严格执法、亲情服务”理念,着力整治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摩托车不戴头盔、闯禁区等影响创城测评的交通违法行为,1月份以来,查处机动车违法乱停4.6万起,机动车不礼让行人591起,机动车闯红灯8336起,警告行人各类交通违法900余起,推动群众文明交通习惯的养成。

推行了网上办、快速办、马上办。在车管所设置互联网业务办理体验区,安排专人进行业务办理指导,截止目前累计受理各类网办业务21万笔,成功受理驾驶证电子化申请8万余件。

在南芬、高新区和本钢设立3个交管服务站,实现了车驾管、违法处理、保险“3大项34小项”业务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截止目前累计办理驾驶证业务2352笔、非现场处罚业务4811笔、互联网业务1890笔。

针对出租车反应强烈的公厕门前停车问题,交管部门立即行动,在全市各公厕门前路段增设了出租车专用车位,用快速有效的工作举措解决群众的烦心事。

通过实施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在线处理、自助办理,实现事故处理效能利用最大化、事故处理智能化、精准化。今年以来,依托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快速处理轻微事故3652起,2022年初上线轻微交通事故处理“掌上办”,累计办理各类轻微交通事故549起。

针对长江购物广场周边地区、南地兴利街与钢材市场地区停车难、停车乱、违法停车现象严重、经常发生交通拥堵的问题,交管部门积极进行合理优化调整,在保留永明路、体育路单向行驶的基础上,对新城路、永胜街、工字楼街、永明路永胜街连接路,由原来的双向通行改为单向通行并完善道路标线及斑马线;为打通兴利街全线,最终确定将兴利街原有的双向通行设置为单行线,与其连接的5跳辅路设置为双向通行,并完善了道路标线及斑马线。

通过城建部门积极沟通、协调,推进了长江周购物广场边停车位的施划和立体停车场的建设工作。耗时近一年半,现已建成并投入运行使用;报请交管局优化长江周边和兴利街道路交通指示牌、电子警察等交通安全管理设施、完善相关标志、标线。截止目前,长江周边路段路内施划了停车泊位322个、出租车停车泊位10个、增设电子警察抓拍17处、完善标志标牌43块;兴利街在道路内施划停车泊位66个,增设电子警察抓拍6处,增设标志标牌24块。

为了提高停车泊位的利用率和周转率,采取经济杠杆调控的方式,由静态交通设施建设有限公司对车位进行收费管理。同时,静态交通大队通过沟通,推进静态交通设施建设有限公司与城建部门联合,在长江购物周边投资建设了立体停车楼,缓解停车难、停车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