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山深处撒下“烟”雨深情

发布时间:2022-11-11 17:55:1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怀忠、席曙光 | 责任编辑:赵茜

——记“全省系统乡村振兴先进工作队”省局驻核桃树垭村工作队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们要牢记殷切嘱托,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路径,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9月22日,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顾厚武,赴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核桃树垭村督导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对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寄予厚望与重托。

把驻地当故乡,视百姓如亲人。从2015年到2022年,在艰苦险峻的秦巴山区,省局(公司)驻村工作队慎终如始、接续奋斗,以“顶层设计”谋篇布局,把行业优势化为有效帮扶措施,倾情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有效开展,在大山深处撒下一片“烟”雨深情。

“顶层设计”绘就振兴图

从地图上看,核桃树垭村版图面积10.17平方公里,山势险峻、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发、产业基础薄弱,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任务十分艰巨。

乡村谋振兴,规划须先行。2021年6月,省局(公司)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同步印发《湖北省烟草商业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从制度与实践层面对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靶向施策。

落驻伊始,驻村工作队“户户走到”掌握村情民意,密集邀请省、市、区规划设计专家和地方党政领导到村里实地考察勘设,会商规划方案。驻村第一书记与村支部书记一同到省农科院请专家教授把脉产业发展。

省局(公司)党组高度重视。顾厚武带队到省农科院,双方就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发展规划、推进乡村振兴与科研领域全面合作、共同把核桃树垭村打造成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引领示范村等议题达成共识,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党组成员、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副组长夏汉林、赵建成、刘义华、唐剑放(时任)等先后到核桃树垭村考察督导工作。殷殷关切激人奋进,“顶层设计”绘就蓝图。经过多轮修改完善,《核桃树垭村乡村振兴建设整体规划(2021—2025)》基本确定,规划着眼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与区域发展相融合,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等要素,从技术层面与区镇规划无缝对接。

“产业之光”照亮共富路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如何让产业之光照亮乡村振兴的梦想?领导小组和驻村工作队紧抓省局(公司)与省农科院战略合作机遇,协调核桃树垭村与省农科院果茶所、经作所签订产业规划、科技示范及生产技术服务合同,制定一系列科技帮扶举措,在大山深处铺开了一幅产业振兴的新画卷。

——突出特色,打造韭菜产业示范村。核桃树垭村以山林地貌为主,全村8个组383户1699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村民们“靠山吃山”,全靠小林果、茶叶、韭菜等种植产业增加收入。但由于沿袭传统农作模式,投工投劳多,经济效益低。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因地制宜,全力打造韭菜产业示范村。2022年初,驻村工作队从河南平顶山农科院引进优质高产韭菜良种,协调行业科研单位对村内果菜茶连片种植区取土检测,特邀省农科院根据测土结果定制复合肥配方,并联系香青化肥公司生产50吨韭菜专用复合肥分发给村民,邀请十堰市蔬菜专家宣讲无公害韭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驻村工作队还帮助村集体流转30亩土地建起韭菜种植示范基地,开展韭菜育苗、新品种推广和“反季节”种植“三个层次”示范,引导村民由传统种植向现代农业转变。同时,与村“两委”制定韭菜产业奖补机制,对现有韭菜基地给予肥料、良种支持,对新发展韭菜每亩补贴500元。截至目前,已落实韭菜产业帮扶资金90万元,用于购买韭菜专用肥及良种、土地整理、有机肥改土、建设蔬菜大棚等项目。2022年,全村韭菜轮作种植面积已达300亩,韭菜种植收入有望达到200万元,一个充满生机的韭菜产业示范村初具雏形。

——强化引领,建设精品林果示范基地。2022年开春,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协调气象部门对村内气象水文条件进行监测,确定柑橘适种品种及技术保障措施,并对村集体100亩老旧果园进行整理改造,建设精品柑橘种植示范基地。基地落实后,驻村工作队从省农科院果茶所引进“爱媛”“由良”“九月红”等优良柑橘种苗3000株入园栽培,并合理套种矮秆经济作物增加土地收益,目前柑橘树苗整体长势良好。

——转型升级,建设标准化有机茶厂。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启动村集体茶场改造升级工程,在加强100亩老茶园规范管理的同时,新发展高山茶园100亩;对标国内国际茶叶生产标准、工艺,规划新建400平方米标准化茶叶加工车间,引进全套加工设备,着力打造高山云雾有机茶品牌,加快建成有机茶叶示范村。

——志智双扶,全面培养产业人才。每逢关键农时节点,驻村工作队都邀请省农科院果茶所、经作所专家团队到村里开办“田间课堂”,对韭菜、林果、茶叶种植户进行分类培训指导,手把手、面对面地向村民送干货、传真经,实行“志智双扶”。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制定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每个产业选定2—3名技术员与农科院专家对接学习,每年按3000—5000元专项资金补贴到位,逐步建成“农科院专家—农民技术员—普通农户”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模式。

农业技术多层传导,农户抱团分享红利。产业帮扶的务实推进,促进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在核桃树垭村落地转化。 

“知音便民”真情暖民心

“式敷民德,永肩一心”。驻村工作队不仅致力于村产业收入的提升,还时刻关注群众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生活困难的纾解。核桃树垭村住户分散,过去一直都没有功能完善的购物消费场所,村民们采买生产生活资料常常要到5公里外的谭家湾镇或郧阳城区。驻村后,工作队先后争取10万元帮扶资金,对两处老旧村集体房屋进行整修改造,按照“知音便民”农网现代终端标准,建起“知音便民服务综合站”,解决了村民们“购物难、上网难、收发快递难”三大难题。此外,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以“知音便民服务综合站”为平台,持续丰富技术服务、信息共享等功能,创新实施“卫生积分奖励”机制,开展“文明家庭”评比活动,激活群众内生动力,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村庄环境整治,村内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乡风文明和农民整体素质逐步提升。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开创的教育帮扶、健康帮扶机制一直在延续。

2021年,开展教育帮扶、健康帮扶及临时救助115人次,投入资金13万余元。2022年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210万元,协助村“两委”争取地方政府资金145万元,有效促进了村容村貌持续优化,产业发展不断进步,群众幸福指数和乡风文明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政策好,驻村帮扶暖民心。初秋时节的核桃树垭村,韭菜葱茏、果茶飘香,平坦舒适的水泥公路通村达户,一盏盏新安装的太阳能灯如璀璨明珠,点亮了希望的曙光。百姓们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美好环境,人人向往;幸福生活,人人追求。省局(公司)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正沿着乡村振兴规划路线图,带领村民携手奋进,创新发展,奏响“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田园牧歌。(张怀忠、席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