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武冈市:易地搬迁安置点群众过上幸福“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2-11-16 10:43:1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袁尧胜、李旸、夏祥宏、罗建锋 | 责任编辑:赵茜今年来,湖南省武冈市持续扎牢防止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返贫的篱笆,通过搬迁户主动申请、基层干部走访排查、行业部门筛查预警等多种方式,形成“快速发现、评估响应、精准帮扶、动态清零”的防贫监测帮扶体系,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过上幸福“新生活”。
在武冈市文坪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就约4000万元,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232户831人入住,安置区附近交通便利,周围500米内有学校、卫生院、农贸集市、加油站等设施,群众就医、上学、出行、办事更方便,同时,安置区内的扶贫车间、公益岗位、后续产业扶持基地帮助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与此同时,安置区建立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产业培育、小额贴息贷款扶持、创业就业综合服务等防返贫工作机制,通过贴利息、兴产业、稳就业、促创业“一揽子”政策供给,推行“常态化监测、精准化帮扶、一体化落实、清单化作战”四项措施,切实保障搬迁群众不返贫。“易地扶贫搬迁+扶持产业基地化”,文坪镇后续扶持产业配套试点示范项目产业帮扶基地——湖南武冈铜鹅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武冈铜鹅产品的开发,探索南方“草牧业”发展路径,发展成为集“武冈铜鹅良种鹅繁育、养殖、鹅食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科学化、产业化的绿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就业技能培训”的模式,对易地搬迁户进行帮扶。首先,从养殖技术进行培训,让易地搬迁户掌握养殖技能,然后,对易地搬迁户采用“统一供苗,统一回收”的模式,帮助易地搬迁户进行有序养殖,对有劳动力的易地搬迁户通过长期用工和临时用工两种模式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已吸纳27位易地搬迁户参与项目建设,为仅解决就了业,月工资平均高达4000元。位于文坪镇的民富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钩藤、香薷草、杭白菊、博落回等12种药材,现有社员129人,注册资金350万元,总种植面积达四千余亩,盘活了大量闲置的土地与劳动力,通过标准化规模化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引领易地搬迁户种植与合作社扶贫车间直接就业两种方式,对易地搬迁户进行帮扶,合作社从种植到收获“手把手式”的培训指导,对易地搬迁户实行“统一供应种子、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等四个统一,对药材实行订单式生产,严格执行保底价回收药材,解决易地搬迁户的所有种植销难题,带动8户29人种植中药材,人均增收1500元,并对易地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目前为6名易地搬迁户得到稳定就业。构建“企业+合作社+搬迁户”“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在铜鹅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核心龙头企业及民富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带动下,形成了主要养殖铜鹅、温氏鸡等养殖业及种植钩藤、香薷草、杭白菊、博落回等中药材的特色种植产业。“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围绕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劳务“扩岗”稳就业。
2019年以来,文坪镇开展线上线下“春风行动”易地搬迁劳动力专场招聘活动3场次,加大劳动力技能储备培训力度,实现了有劳动能力搬迁群众户均至少1人就业的目标。项目“拓岗”扩就业,在易地搬迁安置区成立电子厂、鞋面加工厂等扶贫车间,给易地扶贫搬迁户提供了增收的就业途经。此外,文坪镇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救急难、托底线作用,设置环卫保洁、护林、护河、楼栋长等公益性岗位14个,解决了就近就业问题。创业“建岗”带就业。引导支持有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搬迁户自主创业,扶持搬迁户开办“家具维修店”“便利店”“小吃店”等实体,促进搬迁群众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与此同时,该镇建立易地搬迁点一站式服务平台,设立综合服务岗、就业指导岗、维修维护岗有效衔接惠民益贫政策,设立充电桩、篮球场、图书室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供稿:袁尧胜、李旸、夏祥宏、罗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