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化生学院以“五大工程”创建全国样板支部

发布时间:2022-11-18 12:00:5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熊艳 | 责任编辑:郭顶

一、实施制度完善工程,夯实建设根基

党支部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服务中心工作,完善支部制度,构建自学、述学、督学、考学、评学五项学习机制。一是保障党支部高质量发展。党支部出台实施《化学与化工教工党支部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化学与化工教工党支部“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方案》《化学与化工教工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等10余项制度。二是促进党建与业务同进步。党支部注重将党建工作与团队建设相融合,形成了团队“科研例会”与支部“三会一课”相结合的“四会一课”制度,做到会议精神全领会,指示批示全落实,成果提升全覆盖。

二、实施头雁领航工程,打造过硬队伍

党支部坚持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落脚点,突出头雁效应,发挥党员核心骨干作用,带领教研室广大教师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等领域全面发展。一是学科建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广西区专业评估中被直接认定为广西区五星级专业,《化工工艺学》《化工单元操作及过程控制虚拟仿真实验》被认定为自治区第三批一流本科课程。支部党员发表1区top期刊5余篇,为化学学科仍保持在ESI全球前1%做出突出贡献。二是树立典型。2022年3月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支部党员获广西首届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第六届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论文奖、第八届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三等奖、桂林理工大学2021年“欣羽优秀人才发展奖”,形成了支部党员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三、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提升建设水平

党支部以“双创”任务指南内容建设为总目标,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总方略,切实提高支部建设水平。一是狠抓党员教育,党支部制定“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三个结合”党员教育学习方案。二是建设“六个规范化”。通过坚持党支部建设党员发展规范化、党费收缴规范化、党籍管理规范化、运行机制规范化、基本保障规范化、组织生活规范化,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

四、实施品牌创建工程,树立示范样板

党支部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学院党委的具体指导下,坚持“党建引领,育人为本,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工作理念,结合专业优势和学科资源,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构建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四聚焦”“党建+”品牌。一是“党建+课程思政”品牌。支部成员依托专业,深入挖掘所授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化工原理》《化工过程控制工程》《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学反应工程》等20余门课程中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培育时代新人的作用。二是党建+科技竞赛”品牌。支部成员积极指导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全年共立项16余项,其中国家级1项,区级2项,获得立项的指导老师中党员占90%以上。在学科竞赛方面,支部党员指导学生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中荣获西南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9项;在第二十二届广西大学生化学化工类学术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在2021年“天正设计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荣获三等奖26项。三是“党建+服务育人”品牌。党支部牢记党的宗旨,聚焦“三全育人”,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原则,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党建带团建,党建促工会,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服务师生发展。一是建立“1+1+1”联系制度。教师党支部与研究生党支部和本科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加强与研究生支部、本科生支部以及青年教师的互动,帮助青年师生成长成熟,每个季度至少联合举办1次党日活动;二是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对于专业排名最后10名同学,支部采取“一对一”方式帮扶学习。三是开展专题讲座。为了加强学院学风建设,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拓宽师生沟通交流渠道。四是“党建+校企共育”品牌。支部教师党员主动靠前,对接企业导师、朋辈群体。

五、实施阵地建设工程,拓展教育平台

党支部将全方位、多渠道协调建设教育党员的各类平台,建立“线上+线下”党建阵地。一是“线下”党建阵地。根据学院楼宇空间规划,设立样板支部建设专项经费,开展样板支部“红色走廊”党建阵地一体化建设。建成融党性体验、党群服务、实践育人功能于一体的“样板支部红色走廊”,全方位提高支部的硬件条件和工作动能,同时党支部积极整合学院现有各类包括会议室、公共区域、多样化媒体平台等软硬件设施,构建党务工作室、“双带头人”工作室、党员谈话室、党员活动室、资料阅读室、实验室以及党建展示厅“6室1厅”的党建阵地,为党员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展示风采、互促互进、服务师生的阵地平台。二是“线上”党建阵地。党支部依托学院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建立“样板支部”专栏,推出高水平党建理论成果、品牌培育成果、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等。(通讯员: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