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打造乡村扶贫新样板

发布时间:2022-11-24 11:48: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速、龙古月 | 责任编辑:赵茜

国网平邑县供电公司按照国企三年改革行动要求,狠抓改革落地攻坚,在新能源探索、光伏发电并网等领域,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以绿色电力服务唱响乡村扶贫新篇章。

根据国企三年改革行动实施方案要求,自启动光伏扶贫工程以来,平邑县在平邑街道、经济开发区、铜石镇、白彦镇等14个镇街(开发区)共建95个村级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容量54.3兆瓦,其中88个光伏电站纳入国家级扶贫目录。扶贫装机总容量53.23兆瓦,分布于平邑街道、武台镇、铜石镇、临涧镇、白彦镇等14个镇街(开发区),基本达到了全区域覆盖。平邑光伏扶贫电站总投资6.148亿元,收益资金达到3.947亿元,实现了小投入大产出。

“我叫姬益群,对象在外地工作,特别喜欢光伏,经常关注我国新能源方面的新闻,对光伏电站有一定的了解。”他看新闻时,得知光伏电站可以享受国家补贴,于是萌生了在自家屋顶建光伏电站的想法。他的想法得到了我和县供电公司营销部的支持,供电公司营销部的负责人亲自到我家来勘察房顶,详细讲解光伏电站的相关知识和前景。我们就购买所需的器材,自己动手在屋顶安装光伏电站。2层楼的楼顶上装了20块电池板和一台逆变器,总发电容量8000瓦。在国网平邑县供电公司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自己家的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并与供电公司签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低压发用电合同》。电站一天大概发电30千瓦时,自家一个月用电才七十多千瓦时,为这个电站家里一共投资了3万5千元,四年就收回成本了,现在光伏板成了每年我们家庭的固定收入来源之一!”她高兴地说,这几年光伏发电项目成了我们村村民收入重要来源之一,不少村民从中获益,每年多收入四千多块钱,乡亲们都有了不少积蓄,这光伏板就成了我们沂蒙老区老百姓的“阳光存折”,日子越过越好了!

33岁的平邑县地方镇广丰村的村民林刚在自家的屋顶建起了28千瓦的光伏电站,除了自家用电外,还能把富余的电卖给国家电网。“两个月了,上个月发了3000千瓦时,自己家用了100多千瓦时,卖电收入了1184元钱。”旁边47岁的村民周长宝接过话荐俺也想到供电公司了解下情况,今年也想投资9万块钱在自家屋顶上装光伏,和林刚家的一样,28千瓦,按现在的光伏电价算,6年能收回成本,以后每年收入14400元钱。”

山东省太阳能资源理论总储量在全国排第17位,属于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地区。全省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479小时,年每平方米太阳辐射总量相当于170千克标准煤,太阳能年总辐射值相当于731亿吨标准煤,其中,便于开发利用的约7310万吨标准煤。较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光伏发电开发利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前景。

平邑县光伏扶贫项目启动以来,为确保光伏扶贫电站长期正常运行、高效发电量,以政府公开磋商的方式,招标了专业光伏电站运维公司,严格按照国家《光伏电站管理办法》,做好光伏电站的日常管理工作;严格规范履行评议、公示、公告的程序,每月及时和电网公司结算燃煤标杆电价电费,将结算的光伏收益分配到各镇街开发区帐户上,由各镇街开发区按照光伏收益贫困户分配明细表转入银行,最后,由银行按户打入光伏受益贫困户卡中,贫困户将获得长期稳定的“阳光”收益。

据悉,截止目前,国网平邑县供电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并网用户14741户,并网容量38.26万千瓦。集中式光伏电厂4个,容量8万千瓦,累计发电11.54亿千瓦时。据统计,该公司累计支付光伏收益8.26亿元,其中光伏电费4.56亿元,国家补贴3.4亿元,省补0.286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推进屋顶光伏的开发利用。“方便是真方便,接下来,俺家还想给新盖的十亩塑料大棚装上光伏电池,发展光伏农业,现在我们沂蒙老区的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越过越富裕了!”姬益群激动地说。在平邑县温水镇温水村,村民孙德宝投资64万元,建起了一个光伏发电总规模600平方米,容量为200千瓦的光伏电站自用的石材厂,他望着光伏电站一块块太阳能板收集起了光能,一排排电流接口汇聚起电能,走在其间感受到蓬勃的希望。

过去的沂蒙老区,如今到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老区人民在家享受“阳光收益”,农村焕发致富活力,这得益于国企改革攻坚方案的精准落地,光伏发电承载着沂蒙老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梦想,勾画出乡村振兴,国富民强的美好蓝图!(李速、龙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