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加强防洪排涝改造 提升城市内涝治理水平

发布时间:2022-11-28 12:49:2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柯鑫鑫 | 责任编辑:赵茜

“以前雨大一些,这一段就会严重积水。骑电动车上班要涉水经过,小车经过更是溅得一身水,裤子鞋子湿透……现在经过整治,不再积水了,出行方便了。政府为市民办了一件暖心的实事!”通勤上班经常路过丰惠路的市民冯女士笑着说。整治前,泉州市丰泽区丰惠路逢雨易涝,道路积水严重。今年,丰惠路道路积水整治工程顺利完成,市民不再蹚水出行。同时,该工程也纳入了2022年丰泽区为民办实事项目。

完成丰惠路道路积水整治,只是泉州市城市管理局推进城市内涝治理,提升城市品质而实施的众多利民项目之一。

今年来,泉州市城市管理局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西北洋排洪沟渠C段分洪渠、玉田渠整治工程等20个排涝项目建设,同时,按照“严重内涝影响车辆通行、短时积水短暂影响通行、短时积水不影响通行”工作思路,加强管理,积极开展积水点改造,组织内沟河、雨水管道、雨水口及下穿通道清淤,城区内涝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

构建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加快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实施滞洪湖、排涝泵站、内沟河、易涝点整治、雨水管网新建改造等各类排水防涝设施项目建设。今年完成洛阳江流域综合整治—城东浔美滞洪湖景观公园、泉州法石排涝泵站工程、南环路雷克萨斯段雨水节点改造项目、兴贤路排水箱涵清淤、八拦坝排洪沟、丰泽区丰惠路道路积水整治工程、滨江路沈海高速至南惠高速段环境整治工程等7个项目。

城东浔美滞洪湖景观公园包括滞洪湖建设和公园景观建设,总占地面积为11.67万平方米,按防山洪、防内涝30年一遇标准建设,滞洪容量22万立方米,绿地面积3.54万平方米,配套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及公厕,总投资7510万元。该项目采取透水铺装、生态护岸、雨水花园等措施,改变传统的雨水收集排放系统,延缓雨水进入管网的时间,使得初期雨水得到净化,发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作用,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共生。通过设置《海丝雄风》文化浮雕墙等景观设计内容,打造以海丝文化、闽南文化历史背景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滞洪湖滨水文化景观。项目有效解决原滞洪区功能单一、缺乏休闲游憩空间、交通游览体系尚未形成系统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城东片区防洪排涝能力,有效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和城区的城市面貌,实现片区功能品质和生态景观的双提升,展现城市文明建设的进程。为市民提供一个可亲水的休闲场所,为片区实现“开窗见绿、四季有花”的居住环境增添砝码,也为今后洛阳江流域综合整治提供先行示范。

泉州法石排涝泵站工程位于泉州市实验中学滨江校区操场旁,建筑面积4590.12平方米,工程采用30年一遇最大洪峰流量遭遇外江50年一遇高潮位标准设计,设防等级为Ⅲ,项目总投资估算约1.18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排涝泵站、出水压力管道、消力池及其配套设施等,排涝规模可达40立方米/秒。项目将进一步改善泉州中心市区防洪排涝能力和部分易内涝地区的内涝积水现状,加快补齐城市排水防涝“短板”。

开展常态化改造修复。采取定人定岗分片区对所属市政道路开展日常巡查,及时发现、登记道路积水点。实地勘察道路积水点,分析积水原因,制订有针对性的处置办法,采取增设截水沟和雨水篦子、埋设雨水管道和雨水检查井等措施及时实施改造。今年来完成积水点改造62处。

组织定期清淤行动。每五年对内沟河组织全覆盖清淤,对于淤积严重、影响防洪排涝、水系沟通和景观的内沟河,灵活调整时间,及时安排清淤整治,采用分段式施工,以人工清淤、环保清淤、机械清淤和高压冲洗相结合的清淤方式,对淤泥进行脱水干化后再无害化处理;每年汛期前和暴雨后定期组织对管养道路雨水口进行全面清淤,结合日常巡查,对发现的存在淤积的雨水管道、雨水口及下穿通道及时安排进行清理。今年以来,开展东浦引港、东浦滞洪区、井山、霞美、法花美、华大秋中湖、群生水库上游、群生水库下游、塘西、三合坝、丁洲坝、仕林坑、东环城河、小岭水库排洪渠等14条内沟河专项清淤工作,共清淤约108399立方米;结合日常巡查,组织对淤积较严重、影响行洪河段的笋浯溪、七中沟、平原渠等内沟河进行清淤约3600立方米;清淤雨水管道115.6公里,雨水口、检查井清淤维护32609座。(柯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