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大桥有了“姊妹桥”

发布时间:2022-12-05 10:40:4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杨莉婷 | 责任编辑:郭顶

“新桥建设完成后,将与旧桥互为‘姊妹桥’,极大缓解交通拥堵的情况。”中交三航局六公司泉州大桥及接线扩宽改造工程项目生产经理葛永超骄傲地说。

泉州大桥扩宽改造工程是在泉州大桥上游新建一座26米宽的新桥,并与旧桥相拼形成总宽43米的桥梁。项目建成后,将解决旧桥超负荷的问题,便利两岸通行。然而,泉州大桥旧桥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桥梁桩基为摩擦桩结构,持力层位于浅层卵石层中。新桥如果采用冲击钻式的传统桩基施工工艺,极易扰动地基,影响旧桥结构,甚至导致旧桥崩塌。“降低新桥施工对老桥的影响,成了我们施工中的紧要任务。”葛永超说道。

经过一系列施工工法筛选后,项目团队发现采用回旋钻或旋挖钻能有效降低对老桥的影响,但两种工艺如何抉择让项目团队颇为头疼。项目团队反复进行方案推演,仔细甄别工艺的优劣,发现旋挖钻能够像挖掘机一样一铲一铲地挖土,成孔效率更高。但是新的问题便接踵而至。“桥梁部分桥墩位于晋江流域,晋江是泉州的第一大江,被誉为泉州的母亲河,我们桩基施工必须确保不污染水域。”葛永超说道。

由于江水下分布着淤泥、黏土和卵石夹层,又受到海水潮差变化影响,传统灌注桩施工工艺很容易对水域造成污染且存在塌孔风险。找到一个水下成桩的更好办法让葛永超煞费苦心。

通过反复模拟旋挖施工,他发现,旋挖机就像螺旋开瓶器。开瓶器扎进木塞后,通过螺旋把手实现瓶盖的一体拔除。葛永超从中得到灵感:可以在旋挖的时候套上一个“外壳”,既让土渣和水流隔绝开,还可以支撑桩周的土层,不易塌孔。

于是,项目部结合国内国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创新采用了“360度全套管回旋钻机+旋挖钻”的组合成孔工艺,并进行超缓凝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先由全套管钻机将套管压至岩面,后用旋挖钻进行掏渣、嵌岩施工。全套管回转施工工法成孔过程中采用可回收使用的钢套管护壁,水下成桩问题得以解决。然而,老桥上的“狮子”又引起了项目团队注意。原来,泉州大桥以“狮”闻名,老桥上分布着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如同美丽的石雕艺术长廊。“建造新桥,我们采用了挂篮工艺。这种工艺必须要进行钢模板安拆,然而,位于墩顶处的0号块设计钢模板长12米、宽3.5米,且新旧桥最小间距仅50公分。模板安拆时,一不小心就可能对邻近的石狮子造成损坏。”项目总工周志说道。

为了保护老桥上的石狮子,项目团队开展技术创新,他们将整体的模板竖向拆分成了4块,以节段拼接的方式摆脱了狭小空间的限制。“瘦身”后的模板节段体型小巧,操作灵活,巧妙地与石狮子擦肩而过,施工得以顺利推进。如今,泉州大桥新桥主桥桥墩稳立于江中,主桥合龙指日可待。看着显露雏形的桥梁,周志充满了信心。(杨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