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溪未来社区创建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
发布时间:2022-12-07 14:40:0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郭婵媛 | 责任编辑:赵茜杭州市临安区锦北街道马溪社区位于马溪、苕溪生态廊道交汇处,面积约1平方公里,目前有住宅小区13个,居民总户数4304户,常住人口9348人。由于社区建筑形态相对老化,社区配套用房相对不足,60周岁以上老人人口占比逐年提高,我们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的原则,按照社会空间数字化、社会服务共享化、社会政策精准化要求,以马溪未来社区创建为契机,全力打造成开放共享、绿色宜居、邻里融洽的15分钟公共服务圈。
1.坚持生态打底,项目为基,构建宜居马溪。坚持规划先行,开展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调查,在规划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在项目建设中推进公共服务空间落位。一是城改出空间。马溪区块作为临安首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投入资金15.89亿元,完成征收土地153亩,拆迁房屋538户,腾出城市发展空间,苕溪公馆、万科西望等高品质楼盘拔地而起,铂盛汇商业中心成为苕溪沿线最热闹的潮流街区。二是旧改出空间。投资6000万元,大力推进碧桂苑小区旧改,实施建筑改造、道路整治、环境治理等五大工程,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创新公交电梯模式,方便居民上下出行,新增停车泊位946个,新增邻里公共空间1100平方米。三是绿能出空间。深入推进马溪全段综合治理,积极创建省级苕溪锦带传统风貌带,滨水绿道全线贯通,成为居民最喜爱休闲健身打卡点。结合醉花路人行道改造提升,设置慢步绿道,将苕溪、马溪绿道串点成线,沿路设置休闲椅,积极应对人口老年化趋势。
2.坚持人本构图,完善配套,构建便捷马溪。一是建中心破难点。考虑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在社区东侧投资2200万元,新建4639m2的马溪邻里中心,设置社区卫生室、居民会客厅、儿童之家、城市书房、百姓健身房等功能室,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引入专业运营服务团队,开展基础物业、公共信息、为老为小、数字化管理等一体化服务。二是为老小消痛点。新建养老场所1300m2,形成养老服务中心--老年食堂--医养家园的养老服务带,持续开展助餐服务、上门义诊等活动,形成医养结合、助老乐老的邻里养老模式。引导民办幼儿园向托幼一体转型,创建天阳普惠型托育点,设置室内场地10800m2和室外操场3200m2,目前4个班50人已入托,后续将增设至办学规模为15个班的托育点,极大缓解婴幼儿托育压力。三是保畅行治堵点。引导民营企业将闲置场地开发建设成生态停车场,新增车位120个,有效缓解周边小区停车难问题。改造提升马溪路、醉花路等主要干道,整治沿线环境,纾解交通压力。在铂盛汇、碧桂苑小区等人口聚集处,布点共享电动车和自行车租借点7处,投入车辆140辆,提高居民出行便利性。
3.坚持数字添彩,一屏掌控,构建乐活马溪。一是搭建圈平台,重点围绕邻里、服务、教育、健康、治理、低碳六大场景,做到公共服务设施资源一屏展示。承接落地省级重大应用有浙里康养、浙有善育、浙学通、托育一件事、浙住通、文e家等。已实现社区楼幢贯通率100%、房屋贯通率100%、人口数贯通率95%。为后期人房数据应用、精细化治理及差别化服奠定夯实的数字基础。二是转动圈积分。将社区“15分钟内”各类服务场所、邻里社团、邻里活动等统一纳入“住在临安”小程序,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业委员、物业等社会力量,通过数字化手段配合扫楼、扫街、摆摊等多种形式推行小程序,制定马溪幸福微积分兑换模式,积分可以兑换物品、场地、服务等,不断丰富居民邻里生活,营造了“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氛围。三是丰富圈文化。邀请专业人员设计社区LOGO和IP形象,发动居民主动参与未来社区建设,线上票选产生了马溪未来社区logo,并将logo和IP形象在各个点位进行植入,加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联合农林大附小打造省内首个零碳校园,首创低碳校园行为规范,开展亲情漫步十分钟、降碳用碳咨询服务等活动,引导居民积极践行低碳绿色生活。
通过全速完善配套设施马溪社区建立起一核两轴多点位的生活服务圈,以数字驾驶舱为依托,建立起居民-物业-社区三方联动的数字治理圈,一幅开放共享、绿色宜居、邻里融洽的15分钟公共服务圈正在形成。(杭州市临安区锦北街道 郭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