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河县大力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助力农业低碳高效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12 10:45:4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玉龙 | 责任编辑:赵茜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高效种养业转型发展。以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以培育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抓手,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建机制、创模式、拓市场、畅循环。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是将养殖粪污变废为宝,生态改良土壤,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在2021—2022年度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项目实施中,夏河县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安排部署,对标试点目标、原则和方式,抓重点区域、主要作物和服务主体,突出安全性、科学性和整体性,强化种养结合、用养结合和点面结合,扎实推进项目落地,积极探索模式机制,取得初步成效。

一、严格技术标准,打牢坚实保障

一是成立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项目各类档案资料、数据、报表的收集、整理、汇总、上报等工作,同时邀请省、州专家成立技术指导组,开展技术知识培训、深入实施乡镇跟踪服务;二是在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过程中,加强专业检测技术能力建设,将养殖排放、种植养分需求等相关数据进行量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数可查;按照以地定养、种养结合的思路,坚持养殖收集、中间转运、种植利用的治理路径,以“分散养殖户+种养合作社粪肥收集腐熟+机械还田模式”和“规模养殖户+有机肥生产企业技术托管粪肥还田”两种主要技术模式;将检测合格的腐熟粪肥转运还田。为更好地促进项目实施,还发展带动了一批种植业合作社,紧密衔接广大农作种植户,优化运行机制,提供便捷的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服务,形成更为广泛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种养结合模式。

image.png

image.png

粪肥还田前按照标准进行腐熟堆沤无害化处理,还田施用时的限量指标符合《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T36195)国标要求;结合作物需肥特点,根据不同地力条件、不同作物、不同产量目标,科学确定粪肥还田量和替代化肥比例,确保作物养分需求,提高作物产量,提升产品质量;三是做好施肥调查和效果监测,用监测数据展示粪肥还田在提质增效、化肥减量、地力培肥等方面的作用。

二、强化后期管理,谋划未来发展

一是强化管理,采取“农业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服务组织+农户”的模式,逐层级、逐环节压实责任、明确任务,具体由服务组织和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以及技术监督部门(县农技站)签订绿色种养循环粪肥还田服务协议书,保证粪肥按协议还田,所有还田粪污经服务组织收集、处理、转运、还田。二是明确目标,补助对象明确为参与项目实施的服务组织,明确执行以奖代补制度,坚持补贴资金“五不准”原则,按照合同签订一收集处理一粪肥还田一验收公示一兑现补贴的补贴程序,进行补助资金发放。三是新形势下做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对于保障粮食生产、提升耕地质量、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夏河县将继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生产力提高,高质量完成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高,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实施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

三、加强跟踪监测,掌握工作成效和粪肥质量

加强日常监测,逐步建立粪肥还田效果长效跟踪监测和评价机制,开展粪肥还田效果监测评估,监测不同粪肥还田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状、作物产量、农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化肥减量增效情况。截至目前,在项目实施区域建立长期定位监测点39个、试点效果监测点2个、完成粪肥替代、肥效利用、有机肥梯度等试验7个,建立1个万亩核心示范区,累计完成腐熟粪肥还田面积21万亩以上。开展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评价,通过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进一步检验项目实施整体成效。

image.png

image.png

不断完善粪肥还田管理制度,建立主管部门、服务组织、养殖场和种植户多方协同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督查,采取抽检粪肥、查验台账、查看现场、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指导服务组织制定畜禽粪肥还田利用台账,对粪污收集处理运输、粪肥还田等关键环节实行可追溯监管,确保粪肥来源、去向有据可查,做到监管不留死角。粪肥抽检率达到100%,被检样品均符合《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T36195)国标要求。通过粪肥抽样监测,及时掌握粪污养分和有害物质含量,严防还田环境风险,确保还田粪肥质量。

image.png

四、进一步创新模式,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紧抓“处理与利用相平衡”主线,一是探索创新构建“分散养殖户+种养合作社粪肥收集腐熟+机械还田”模式。该模式针对耕地和养殖场距离较近或耕地较为集中连片区域,没有配套足够种植基地的养殖场户;在该区域内建设集中堆肥点,将畜禽粪污收集在一定的场所进行集中发酵腐熟,经农技部门检测合格后由合作社配送到户下田。该模式好处在于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运输造成的二次污染,同时保证就地就近利用、堆肥养分利用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

二是“规模养殖户+有机肥生产企业技术托管粪肥还田”模式。该模式主要服务对象为粪污处理能力不足的养殖大户。针对较为分散的规模养殖区域,由有机肥生产企业利用技术装备优势对养殖户产生的粪污资源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将检测合格的腐熟粪肥转运还田。在该模式的带动下,还发展带动了一批种植业合作社,紧密衔接广大种植户,优化运行机制,提供便捷的粪肥“一站式”施用服务,形成更为广泛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种养结合模式和企业参与的粪肥资源化利用模式,让粪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成效更好。

五、重构新型种养关系,开启循环农业新模式

根据全县养殖场、种植业合作社分布情况,科学规划布局,通过督导核查、技术指导等多种途径,建立了适合全县农牧村循环经济发展的科学模式和适合当地农牧民操作的科学技术。进一步推广“畜养殖—肥生产—特色作物种植”生产利用模式,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同时,充分利用牦牛高质量发展、青稞基地、特色农产品种植等项目,派专家指导支持村镇建设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永久性化粪池、固定堆粪场等养殖污染防治设施,大力推广粪污干湿分离、堆肥生物发酵、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建立粪污积造发酵还田模式,实现病死畜及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达标排放。三是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近年来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实施,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进村入户到田,在降低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增长质量。

小结:绿色种养循环是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提高土壤固碳增汇的能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夏河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通过粪肥还田利用,减少化肥施用,实现土壤环境投入品的绿色化和减量化、物质与能量的再转化和再利用、废弃物的再回收和再循环、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可塑性和可控性、技术经济与社会文化方面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以达到多功能、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高品位的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建设“五大夏河”打下了坚实基础,也让高原粮食更香、蔬菜更鲜、生活更好,环境更美。

image.png

(图文:夏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张玉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