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河南人的匠心精神是如何炼成的?

发布时间:2023-01-05 14:22:1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杨琳 | 责任编辑:赵茜

陈浩然:“焊花”照亮美丽人生

一手拿着焊把,一手抓着防护面罩,焊花拖着长长的尾巴四处飞溅……在这些飞溅的焊花和闪烁的弧光中,映衬出中原大工匠、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能源分公司电焊工陈浩然的美丽人生。

陈浩然是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的焊工高级技师,参加工作26年来,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事迹,他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一丝不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焊接看起来是粗活累活,但也是非常细致的活。”陈浩然说,焊丝燃烧时所产生的强烈紫外线、红外线、焊接烟尘等对人体有害,为了避免被焊花烫伤,需要将身体裹得严严实实,但即便如此也难免落下伤疤。

为积极探索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2015年,陈浩然的劳模工作室成立,据介绍,当时陈浩然带领10名工作室成员完成各种创新项目182项,几年来,帮助铸锻公司解决耐热钢挂具焊缝开裂,帮助齿轮传动公司解决真空渗氮炉漏点修复、弧齿磨油冷机盘管泄漏焊补、异种材料齿轮焊接断裂,柴油机公司油底壳焊缝渗漏等技术难题。同时,他还为兄弟单位提供技术支援100余次,可计算的创收和降本价值高达662.2万元。

陈浩然在中国一拖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做好传帮带,先后培养氩弧焊工6人,二保焊工23人,提供技术培训2359人次。徒弟郭乐祥、沈远航、韦进强、李贺等分别获得了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技术能手、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同时,陈浩然劳模创新工作室与洛阳市技师学院达成签约协议,两年来共有464人取得了各类特种作业资格证,解决了企业特殊工种人才培养难的问题,受到广大一线职工和基层单位的好评。

陈浩然每每谈起自己的工作,眼神都充满坚定和自信,他说:“每每看到焊丝熔化,熔进每一道焊缝之中,我的心里非常踏实。”

“巾帼不让须眉”普通技工白梅30年的“大国工匠”历程

女子也有凌云志,巾帼何曾输须眉”。白梅说,2022年,是她入职中建七局的第30个年头。

1992年,白梅进入中建七局,成为一名技术人员。对于以男性为主建筑行业来说,女性屈指可数,更别说是在最艰苦的基层一线。白梅告诉我们,当时很多人并不认为我能闯出什么名堂。

1994年,白梅主动请缨,到淅川县工商银行装饰项目上去当技术员。当时,项目部4名管理人员,只有她一个女孩。“当时条件特别艰苦,我住在木板钉成的宿舍里,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又正值寒风凛冽的冬季,只能裹紧棉被,在瑟瑟发抖中入睡。”白梅说起那段经历至今难忘。

为了证明自己,她把自己每天“钉”在施工现场,和工人们一起吃清水煮面,和工人们一起在工地上摸爬滚打,学内外墙、屋顶、地面装饰装修,学电气,学造价。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撰写的《装饰施工用操作平台的最佳选择》等3篇论文先后发表在《中国建筑装饰》杂志上。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技术人员,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正是我一直坚守的职业信仰。”白梅说。

2020年1月26号,大年初二,白梅接到任务,要求26小时完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区改建项目设计方案。白梅回忆,这是从未有过的工作经历,以往的工作节奏从设计概念到落地必须要经过现场的三次复核,精细到毫米才能出图。然而这次任务却非比寻常,26小时出方案,10天就要完工。

时间紧、任务重,工作质量更不能打折扣。白梅和7名设计人员夙夜鏖战,“当时我们实地考察的院区,面对未知的恐惧,我们没人害怕,没人犹豫,这本就该我们来做,怕就别来,来的都不怕。”白梅坚定得说。

今年,以白梅名字命名的“装饰设计(BIM)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申报并获批了河南全面技能振兴工程建设项目,每年将培养50名技师。

技术应用无止境,创新探索未穷期。白梅说:“30年来,我只是一名基层普通的技术女工,我只是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普通技工到大国工匠,组织上却给予了我莫大的荣光。未来我会与我的团队一起致力于绿色建筑、数字经济,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科技力量。”(图文: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