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不要等!国际HPV知晓日,疫苗接种知多少?
发布时间:2023-03-08 10:37: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郭顶每年的3月4日是“国际HPV知晓日(HPV Awareness Day)”,意在提高公众对HPV的防控意识,保护女性健康。那HPV与宫颈癌到底是什么关系?面对市面上不同的HPV疫苗,应该如何选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全方位认识HPV疫苗。
宫颈癌--唯一能用疫苗预防的癌症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癌症流行病学的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60.4万,死亡病例近34.2万。宫颈癌是23个国家的女性首位发病肿瘤,以及36个国家的女性首位肿瘤死亡原因,是全球第四大女性肿瘤,同年中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有近11万,占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的18%,位居全球第二,相比2018年增长约3.5%,居女性肿瘤发病顺位第六位;死亡病例5.9万,相比2018年增长约23.0%,居女性肿瘤死亡顺位第七位。无论是发病还是死亡人数,我国均仅次于印度,为世界第二大宫颈癌疾病负担国。宫颈癌也是目前是唯一病因明确、可预防、可治愈的癌症。可通过HPV疫苗的接种和早期筛查得到有效预防,不过目前我国的HPV疫苗接种率较低,据报道不足3%。
2020年11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规划2030年15岁前女孩HPV疫苗接种覆盖率达90%,包括中国在内的194个成员国首次一致承诺消除宫颈癌。为响应该战略,中国卫健委启动健康城市试点工作,主要以消除宫颈癌的行动为切入口,自2020年以来先后有多个省市开展了适龄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的工作。
早接种早获益--9-14岁人群应尽早接种
WHO建议将 9-14岁未发生初次性行为的女孩作为首要接种对象,应优先保证该人群的高接种率。现有证据表明从公共卫生学角度,二价、四价和九价HPV疫苗在免疫原性、预防 HPV16/18相关子宫颈癌的效力和效果方面基本相当。
有研究显示,在初次性生活后,感染HPV的概率大大增加,46%的女性将在3年内感染上至少一种HPV,刚开始性生活时感染的风险最高,从初次性行为到首次检测出HPV感染的平均时间仅2.6月。中国女性初次性行为年龄呈年轻化趋势,15岁后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快速上升。有数据显示,我国15-24岁女性发生初始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7岁。研究提示,15-16岁有初始性行为的女性,发生HPV感染的危险性是21岁以上人群的2.55倍。开始性行为后HPV感染风险大幅增加,而HPV疫苗属于预防性疫苗,对已经存在的HPV感染没有治疗作用。HPV疫苗需要尽可能在性行为前接种,越早接种,疫苗效力越高!HPV疫苗能够降低疫苗相关型疾病风险,并且在从未感染过HPV女性人群中效果更明显,也就是越早接种,效果越好。有研究显示,青少年接种HPV后,相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诱导的抗体水平更高、更持久、亲和力更高。因此,在中国应该考虑在女孩第一次性行为之前,未暴露于HPV前,即世卫组织推荐的9-14岁接种HPV疫苗,以最大程度地阻断HPV传播。
接种不要等,双价疫苗已是性价比最优之选
HPV 16型自身清除较难,且最易引发病变至CIN 3+,且其在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感染率基本上都是最高的。HPV16型和18型是宫颈鳞癌和腺癌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在一项研究中,84.5%宫颈鳞癌由HPV16/18导致。因此,对16/18型感染的有效预防是宫颈癌预防重点。而HPV 6/11型感染不致癌,所致疾病为生殖器疣。在一苗难求的当下,与其一直等待错过最佳接种时机,不如优先接种货源充足的二价HPV疫苗,其在预防宫颈癌层面同样属于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