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中交三航局六公司青年技术团队荣获“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

发布时间:2023-03-17 15:05:2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梁飞燕、林益剑 | 责任编辑:赵茜

近日,从全国铁道团委传来喜讯,中交三航局六公司青年技术团队研发的《极软极硬复合地层EPB-TBM双模盾构施工关键技术》,成功荣获全国铁道团委的第八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

福州地铁4号线林城区间地质复杂,周边环境条件差、安全风险高,为了满足极软极硬复合地层下的施工需求,一台为福州地铁量身定制的EPB-TBM双模盾构机应运而生,这是中交集团及福建省首台双模盾构,在项目开工以来,盾构中心青年技术团队就开始面对各种棘手的技术难题。

为保障盾构施工安全高效进行,技术团队开展科研攻关,积极创新,就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进行针对性设计、突破。

盾构中心实施24小时不停机作业,团队成员积极轮班,团结互助,时常在狭小空间且环境恶劣的隧道内一待便是12小时,从不言苦累,充分发挥了三航精神。

历时两年,林城区间实现双线贯通,作为国内少数双模盾构施工成功案例,也为后续中交集团双模盾构机施工提供了实践案例支撑。

盾构始发作为盾构施工的重大风险源,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盾构工程施工的成败,因此,保证洞门密封工作尤为重要。

对此,项目盾构总工带领青年技术团队收集资料、钻研各种施工方案,方案一改再改,加班加点,最终形成“地面垂直冻结加固+钢套筒的始发技术”,以此解决了常规加固不佳的始发难题。

此外,为了加固盾构始发前方地层,该团队通过密闭管道对地层进行人工制冷,封堵洞门前的地下水,把天然土变成冻土,增加了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他们一共做了8次工程试验及类比分析,通过运用顶推纵移技术解决T型换乘站盾构始发的技术难题,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确保了盾构机成功始发。

双模盾构机在极软或极硬地层下的高效施工主要通过盾构机模式切换得以实现。

当盾构机掘进到极硬岩地层时,若是不及时进行模式转换,则会导致刀具磨损严重、掘进效率低,增加施工成本。

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这支团队不但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着手从地质勘察资料、掘进情况、地质复核等方面综合分析,多次优化模式转换位置选择,确定模式转换所需具备的条件及时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次的模拟实验和地质补勘中,最终确认了模式切换的转换点并成功进行模式转换,极大降低施工风险,节约施工成本,还首次实践明确了“双模”盾构机模式转换最佳时机、位置选取标准及评价方法。

同时,团队坚持以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等理念,并结合先进装备、工程技术及试验分析,成功下穿密集居民区,提高了TBM模式下施工工效,降低刀具磨损,解决了施工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梁飞燕、林益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