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公安局 对标建立“三张清单”机制 聚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发布时间:2023-04-25 15:24:2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江成玉 | 责任编辑:赵茜

今年以来,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公安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权力“放得出、管得住、服务好”的要求,以建设一流服务品牌为目标,大力实施主动警务,聚力强化精细管理,用心回应企业、群众需求,在“放”上动真格,在“管”上下功夫,在“服”上求实效,以“民心为称、民意为镜”,放管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

一、最大限度放权赋能,做简流程清单。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四减”工作要求,对公安行政审批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减重瘦身,做简流程清单,实行办事窗口“一站式服务”、“一门通办”,大力推行一次性告知,一表申请,一网办理,努力做到由“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迈进。一是措施给力服务不受限。严格落实公安部、省厅、南阳市局利企便民措施,结合全县实际制定了内乡县公安局“放管服”20项、治安部门12条、公安交管10项共计42项利企便民服务措施。对办理准迁证、临时身份证、特种行业许可证以及各种户籍事项的当场办结,1月份以来,办理临时身份证1783张、准迁证156份、治安类业务 153份。全面提供乘客急需人员临时身份证明服务,在社会化客运汽车站和火车站建立警务室,制定工作规范和流程,全面开展临时身份证明打印和身份信息核查220人次,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务工人员和群众出行。二是“一门通办”服务不受限。在产业集聚区周边设立公安政务服务分中心,将涉及公民高频事项的户籍、出入境证照、车驾管等26项公安业务精减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实现综合办证一体化,全力做到“一门通办”,“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腿”。1月份以来,共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14743张,打印户口证明 107份;办理边境通行证60份,受理公民因私出国境951人次、普通护照528张,往来港澳通行证422张,往来台湾通行证1张;办理新车入户386辆,过户102辆,6年免检业务961辆。三是线上办理服务不受限。构建全时全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智慧公安政务服务体系,配备身份证自助申办终端、临时身份证自助领证、新购车辆6年免检、港澳台签注等智慧警务终端设备,让线上与线下无缝对接,大幅度缩短企业、群众现场证件办理时间,实现全天候办理相关业务;拓宽服务渠道,通过“平安内乡”微信公众号,实现网上办理、跨省通办、异地代办等服务模式,高效快捷服务企业、群众。四是延时错时服务不受限。落实每天八小时外延时错时服务制度,实行双休日365办公制,做到坚持不接待完最后一名群众不下班、不办结当天手续不下班、不办完急办证件不下班。乡镇派出所户籍室周末遇“赶集日”提供全天服务,企业、群众“急事”、“难事”特事特办,为孕妇、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做到“工作有时限,服务不打烊”。

二、积极主动放管结合,做硬责任清单。改变“重审批,轻管理”的模式,坚持“宽放、善管、优服”的原则,实行事前介入、事中监督、事后回访机制,推动形成“公安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监管新格局。一是事前把关,排查风险。健全完善道路交通和火灾隐患滚动排查、常态整治、分级治理机制,加强专兼职交通劝导员和消防员建设,落实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物流寄递、水电油汽以及大型活动审批前,先进行实地踏查和安全隐患排查,严防“带病审批”,产生风险。二是事中监督,强化检查。加强道路交通及宾馆旅店、网吧、KTV及出租房屋、危险物品等从业单位的日常管理服务,交警、治安部门及16个派出所平时与县“双随机一公开”联席办结合,主动对接县市场监管部门,常态化开展实地检查督促,实施事中监督,全面落实从业人员、服务对象“实名制”,规范经营行为、提振经营活力。在春灯节、清明节及各级人大、政协“两会”召开等重大节庆、特殊节点共开展检查清查7次,做到“动态检查除隐患、实名登记全覆盖”。结合智安小区建设,在辖区物流寄递网点全部安装监控、视频探头等物防、技防设施,实现监控到点、轨迹留痕,做到实名登记、开包验视、X光安检“三个100%”制度落地落实。三是事后处置,隐患清零。聚焦重点领域,保持对涉枪涉爆违法犯罪行为、行业场所涉黄赌毒和不实名登记的零容忍。以“抓早抓小抓苗头,想细想全想万一”的风险思维和“牛刀杀鸡”的除患意识,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对枪爆、黄赌毒、重点场所行业“藏污纳垢”违法犯罪打击惩处的坚定态度和实效,形成强大的社会教育和震慑效果,做到隐患动态清零。

三、便捷高效优化服务,做实满意清单。积极在窗口精细化服务上探索创新,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制,努力打造规范、高效、满意的窗口服务。一是强化宣传,利企便民。通过警方微信、展板、电视、LED显示屏、大走访、警营开放等方式,广泛进行“放管服”宣传,先后组织各警种、部门开展“放管服”宣传4次,最大限度地让企业、群众熟悉知晓利企便民举措、服务内容、办事流程,方便企业、群众办理有关事项,营造为民服务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二是提升素质,一警多能。加强窗口人员培训,组织业务知识考试,以考促学,学以致用,实现多项公安业务综合熟练掌握,适应一警多能的政务服务新要求和企业、群众新期盼,提高工作效率,为“放管服”注足“润滑剂”、密切警企、警民关系。三是严管队伍,内外监督。督察部门定期检查窗口服务民警的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办事效率、警容警纪等,纠正细节上的服务偏差。对派出所的户籍业务实行由结果考核变为过程监管,确保下放权限放而不乱,有序开展,切实提升窗口民警形象。在户籍室、办证大厅摆放监督牌,自觉接受社会各界、企业和群众的监督,形成约束体系,切实为“一次办好”打好“前站”,为“放管服”拓展空间。四是注重细节,精细服务。推行三个“五分钟限时服务”,即提前到岗五分钟,做好窗口开门准备;引导受理5分钟,不让企业、群众多等待;一次性告知、审核材料、取件5分钟,方便企业、群众不耽搁,切实提升办事效率,节约企业、群众时间。在户籍室、办证大厅等醒目位置统一配置座椅、饮水机、纸杯、复印机、手机充电站等利企、便民设施,提供剪刀、胶水等常用工具,设置咨询台,为群众提供现场办事指南,引导群众有序办理,让企业、群众满心而来,满意而归。(江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