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 学做“鲲鹏”行万里
发布时间:2023-05-05 09:56: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尹凡 | 责任编辑:郭顶“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鲲鹏,是庄子笔下的一种精神象征。新时代是广大青年干部展翅翱翔的时代,当领悟“鲲鹏”精神,以崭新的雄姿奋飞新征程。
振“扶摇直上”之志,但行前路“飞击水”。鲲鹏之志,“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蜩与学鸠笑它,“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在它们看来,守住自己的小小地盘就已足够,何必要飞到九万里以外的南方呢?成玄英在《庄子疏》中注解道,“南是启明之方”,“欲表向明背暗,舍滞求进。”所以,离开黑暗趋向光明的修行就是鲲鹏的“志”。从此,鲲鹏就成了“志存高远”的化身。有志者事竟成,就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心怀鲲鹏“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坚毅信念,才能不惑蜩与学鸠的讥笑与嘲讽,纵有万般坎坷,非图南不可。对于我们青年干部来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新时代广大青年的鲲鹏之“志”。“志”是力量,更是智慧,有了它,我们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若是从航天英雄、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人物身上寻找“立志”的标杆,在为人民服务中坚定“立志”的信念,我们未尝不能在时代发展大局中同风起,上九霄,展垂天之翼,奋飞新征程。
凭“六月息者”之势,送上青云“九万里”。鲲鹏之势,“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鲲鹏之所以能飞往南冥,是因为六月的大风。成了风口中的“飞鸟”后,它的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顺着大风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由此可见,懂得顺势而为也是一种智慧。“我们党的诞生就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的兴起,就是当时的世界大势。”对于我们青年干部来说,“势”,不仅是历史发展大势、世界发展大势,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人民利益的“升势”和民族复兴的“时势”。鲲鹏扶摇九万里,除了“顺势”之外,更是具备了借势而进、乘势而上的深厚积淀,是深蓄厚养的结果。“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人也是如此,若是能力不够,就无法托举起自己的人生。勇敢眺望属于青年干部的“九万里”征程,若是把握好身处的伟大时代这个“起势”,不断积淀深厚的知识素养、党性修养和精神涵养,我们何愁不能飞得更高?
践“以游无穷”之举,只问耕耘“莫问年”。鲲鹏之举,“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当得知鲲鹏要出发去南冥时,蜩与学鸠二鸟嘲笑它不自量力。在他们看来,鸟类的飞行不过是“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如果飞不上去,再落在地上就是了。面对嘲笑,鲲鹏选择把理想信仰付诸实践,当它背负着青天,便发现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前进的步伐。“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实干精神”这一优良传统,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对于我们青年干部来说,这是一种“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工作作风和行为准则。实干,不能驰于空想,也不能骛于虚声。今年,中央发文再提“大兴调查研究”,这是一种求索真知、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实干”。“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当我们于基层所在、脚步所至、目光所及、心之所往之处校准“实干”的坐标,亲力亲为、身体力行,以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明晰真理、成就功业,那才是人生最闪闪发光的时候。(常州市金坛区农业农村局 尹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