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推动“大变化”
发布时间:2023-06-21 14:35:1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孙晓卓 | 责任编辑:赵茜——阎良区武屯街道百件实事践行惠民承诺推动主题教育学深抓细做实
行走在武屯各村的大街小巷,正发生着一些新的变化:御宝村东王组的生产路变得更加平坦宽阔了、杨居村新建成一个冷库和净菜加工厂、新庄村老杨组的污水管道修好了、西相村新修建了一座村史馆……这些越来越多看得见的“微改造”不断转化为武屯群众的“幸福指数”。
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聚焦干部作风能力提升,以“认领百件事、群众得实惠”主题活动为抓手,以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实际问题为“切口”,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确保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小蔬果”撬动“大产业”
在108件惠民实事中,产业发展类共计9件,目前已开工8件,占比89%,已完成3件,占比33%。据统计,这些产业发展类项目涉及8个村,共流转土地400亩,安装钢架大棚1000余亩,建设集体经营性用房2000平方米,建设设施农业100亩,设施农业产销两旺,估计产值100余万元,带动500余人增收致富,为乡村产业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骄阳似火,热浪灼人,却依然挡不住瓜果种植户们的热情。一排排瓜蔓蜿蜒向前,一颗颗西瓜掩映在藤蔓绿叶中,瓜农们忙碌的身影蕴藏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我们两口子承包了25亩地种西瓜,从明天开始雇10多个人采摘,预计6天就采摘完了。”一想到西瓜喜获丰收,御东村种植户杨美平的嘴角总止不住上扬。
走进杨居村,各处都排列整齐的温室、大棚内绿意融融。在冷库和净菜加工厂,净菜加工设备正在有序清洗莲花白,旁边地上还整齐排列着辣椒、菜花等蔬菜,负责人孙石头正在帮助农户孙萌卸下三轮车上的菜花,虽然忙碌,但是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从一粒种子到一个产业,从一个产业到一种产业链,武屯各村不断探索和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坚持“规模化种植、链条化发展”的思路,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格局,带领越来越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小项目”连接“大民生”
目前,在77件改善民生类项目中,已完成41件,占比53%,涉及全街14个村,共修缮道路5260米,绿化提升道路2800米,修建广场1500平方米,铺设灌溉管道1900米,改造户厕289户,实施天然气入户660户,惠及群众2000余人。
“老张,你家厕所改得怎么样了?”“现在新建的厕所使用起来既方便又干净。”提起户厕改造成果,宏丰村的村民们纷纷点头表示满意。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彰显着“大文明”。近年来,宏丰村把户厕改造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具体问题为导向,按计划、分步骤地对各村民小组进行逐一排查。“根据前期摸排的情况,今年计划对村上60户户厕进行改造提升,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完成。”宏丰村党支部书记郭旭荣说道。
户厕改造只是武屯众多惠民实事项目成效的缩影,武屯正是以每个项目为小切口,做细做实,实实在在提升群众幸福度,让乡村振兴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更多群众。
“小活动”凝聚“大能量”
“我在草原歌唱北京,谁的眼睛掠过了风景,迎风高唱五星红旗,我站在草原望北京...”在杨居村百姓大舞台前,广场舞队的阿姨们精神饱满、激情洋溢,身着表演服装跟随音乐尽情舞动。“舞台上的我们自信、阳光,只要动起来,所有烦恼都没有啦。”阿姨们兴奋地说道,就好像是重回了年轻时候。
在三合村的文化广场上,村支书刘昆仑正在主持“振兴乡村文化,丰富百姓生活”秦腔戏剧演出,活动现场十分热闹,吸引了很多爱好秦腔的村民,大家不时鼓掌喝彩,许多老年人看得更是如痴如醉,不时地跟着哼唱。
这些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为乡村文化振兴打了一针“催化剂”,“小活动”也能凝聚起“大能量”,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自发地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为武屯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从产业发展到改善民生,从文化提升到乡村治理,武屯正以全新的面貌奋力推进乡村振兴,这是广大村“两委”干部惠民承诺的生动实践,更是全体武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成果。下一步,武屯街道计划开展“千百工程”活动,在“百名村干部认领百件事”的基础上,推行党员先锋岗、示范岗,组织“千名党员服务千件事”,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根本目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标准,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落地见效,奋力谱写武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图文供稿: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办事处 孙晓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