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旅文局“酒店里有讲堂”第九场开讲

发布时间:2023-07-21 14:02: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潘宝民 符敏 王琳 张廷为 郭东风 | 责任编辑:郭顶

近日,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旅游和文化体育局主办的“酒店里有讲堂”历史文化宣传活动,邀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唐震唐胄文化研究会原秘书长唐雄主讲《唐胄的忧国忧民情怀》。历史文化爱好者和酒店旅客等现场参与,热情提问。此为琼山区旅文局打造文旅IP,讲好琼山故事,在海岛森林酒店策划举办的第九场。

唐胄,府城东厢(今海口市琼山区攀丹村)人,明朝政治家、史学家和教育家,官至北京户部左侍郎,死后追赠右都御使,谕祭葬。《明史》称其“耿介孝友,好学多著述,立朝有执持,为岭南人士之冠”。有“海南青天”美誉的海瑞,曾拜他为师。其44卷正德《琼台志》,为今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史料。此外,他编撰的大量作品,对后人研究唐宋元明朝,特别是海南的历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家唐雄的主讲内容,引用了许多正德《琼台志》和《岭南文献》及《明史》的内容。

唐雄详细地传递了唐胄深深的爱民情感,强烈的忠君爱国思想,对忠义节气的褒扬,特别是对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唐胄“白衣进士”期间,执教“西洲书院”之余,先后为还能撰写了四篇学宫重建的文章,赞扬地方官对教育的重视,鼓励学子努力学习,考取功名,为国出力。他在《重建儋州儒学记》中提出:“余惟治国莫先于立学以教士”。在广西为官期间,他写下《劝古田诸生归学》。调任云南后,他在《楚雄府新建儒学记》中强调办学的重要性:“以学校之教子弟,为国先务,虽用民力不可废也。”

为编撰《琼台志》,唐胄遍访琼州各地,广采博贤,接触广大生活在底层的劳苦大众,深知人民的艰辛和不易,见证官家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疾苦。在七言古诗《藤作并序》中,他描述了进贡藤器给人民带来灾难,批评了当时的明朝地方政府对海南万安当地民众的过度掠取,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深深忧虑和同情,为国为民的思想充溢字里行间。

唐胄51岁复出后,13年升迁11次。他经过江北,“闻军民谈及织造官船之苦”,立即上书《请止差苏杭提督织造疏》:“伏望陛下……收回前命,以安人心,以回天意。”为民请命之情,跃然纸上。发现靖江王府巧立名目,大肆剥削民众,上书《靖江王府宗室补支疏》。这种忧国忧民的意识,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唐胄亦深知国与民之间的关系,在《崇圣德以延国祚无疆疏》中,他列举创业和守成的难易之后,谏言:“盖天之立君,本以为民。民心向背,天命之去留所系,甚为可畏。”指陈利弊,言明利害,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利益的关心。

唐胄在《补白沙口哀百姓》中,记叙了琼管安抚使赵与珞英勇抗元的故事,并上疏请求朝廷为赵追谥立祠,彰显忠君报国的精神。

为上疏谏止征讨安南和皇帝为自己生父进明堂之事(享受先皇待遇),唐胄两次顶撞嘉靖皇帝,被拷掠削籍归乡。后虽遇赦,但不久因病去世。但他忧国忧民、为民请命的精神,却影响到海瑞和众多的后世。在建设海南自贸港的当下,宣传唐胄的爱国思想、对开展爱国教育,弘扬爱国精神,大有禆益。

本场讲堂由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旅文局委托海口海岛森林酒店店长邓晓翔主持,琼山区旅文局指导,琼山旅游协会主办,琼山历史文化研究会、海口海岛森林酒店协办。(文/潘宝民 符敏 王琳 张廷为 郭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