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你乡约,科技兴农——水产学院“渔业惠农”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实践侧记
发布时间:2023-07-26 15:57: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佳璇 符曼路 | 责任编辑:郭顶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乡村水产养殖业作为各地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正朝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引领青年学生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7月中上旬,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渔业惠农”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赶赴安阳县安丰乡英烈村开展为期7天的水产养殖帮扶、调研和宣传活动。
绿色养殖绘底色 融学于心践真知
在安阳县漳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师生一行实地参观了公司的黄河鲤鱼、淇河鲫育种平台,并现场开展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等技术指导,助力提升当地水产动物苗种培育水平。随后,团队成员走访各个养殖池塘,就饲养模式、饲料选择、苗种选配等方面的问题与技术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双方均表示受益匪浅。
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在实践指导老师苏晴的带领下,围绕“如何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队长刘守志分享道:“生态兴则文明兴,守护绿水青山,擘画美好未来,是当代水产青年必须主动担负的历史重任,愿求学报国,把所学专业投诸实践,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渔业现代化献一分力,发一分光。”
服务乡村兴水产 畅游绿色新田园
盛夏是鱼病泛滥的季节,鱼病防治至关重要。为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服务团在安阳市鱼病示范医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对鱼病比较严重的鱼塘进行重点走访调查,为饱受困扰的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在校实践操作锻炼,他们积累了丰富经验,对采集水样的步骤早已轻车熟路,及时将所取水样进行现场检测评估,迅速对当地鱼塘水体质量作出了准确的评价反馈。他们还对采集来的病鱼作了专业处理,并针对烂鳃病、水霉病高发的问题向当地渔民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做这一行,一定要有责任心,肯吃苦,我们所肩负的是养殖户一年甚至几年的全部心血,即使你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责任心,也很可能因为那百分之一的疏忽,带来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漳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水产技术员李斌顺语重心长地对队员们说,他不顾额头滴落的汗水,表情郑重,眼底是对未来水产工作者的殷切期许。
在安丰乡商竣种植农场的蔬菜大棚里,西红柿已经进入收获期。大棚内一派忙碌景象,服务团正协助农妇快速地完成西红柿的分拣装箱工作,五彩斑斓的酸甜西红柿,不仅味道好,营养价值高,而且价格也比普通西红柿翻倍,每公斤能卖到8元。一边是碧波荡漾的鱼塘,一边是特色农产品试验田,生态农业技术种植,让农场的绿色发展底色更浓,让农民真正地挑上了“金扁担”。
追寻先辈的足迹 点亮信仰之光芒
英烈埋骨处,青松翠绿;少年正当时,凌云壮志。活动期间,服务团走进安阳县红色教育基地英烈楼遗址开展实践活动,在身体力行中追寻先辈足迹,在学思践悟中点亮信仰之光。
一走进英烈楼,一件件珍贵的历史实物,无不见证着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在解说员带领下,服务团成员认真参观了英烈革命精神展、红色影视教育、党史陈列等区域。随后,服务团成员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到紧邻的烈士纪念广场,只见广场四周绿植环绕,十二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正中心六角亭下“万感烈士纪念碑”巍然直立,大家排成列队,整齐肃立在万感烈士纪念碑前,集体默哀,悼念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
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在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中,服务团努力深入基层、走近群众、扑下身子,在新时代新征程的火热实践中增长见识、积累经验、磨砺才干,以青春之我投身社会实践,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洞察行业发展、用才智探寻乡村振兴之路。
活动结束后,成员们纷纷表示,要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水产学院 李佳璇 符曼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