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扩展和融合: 邵心怡探索平面设计的新可能
发布时间:2023-09-18 10:55:2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郭顶平面设计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每天阅读的报纸,书籍,网页,到包装,标牌等等。其通常与高度商业化和实用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平面设计的其它可能性。
视觉设计师邵心怡出生于中国湖南,在获得了南方科技大学金融系学士学位后,出于对平面设计的兴趣,在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进行学习并获得了平面设计艺术硕士学位,先后就职于Gretel, Manual等多家知名设计工作室。凭借《Mutopia:可视化未见之境》(Mutopia: Visualizing the Unseen)项目,邵心怡获得了包括Core77设计奖,Graphis设计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奖项。由于她多文化和多学科的背景,她的作品致力于打破事物的边界和追寻多元化。她通常借助平面设计为载体去探索和讨论与艺术,社会,科技等相关的各个议题。
恭喜你获得Core77设计大奖。能谈谈你对此的看法与感受是什么吗?这个奖项会对你的设计事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觉得非常荣幸与自豪可以获得这个奖项。这是一个行业内非常重要的奖项,非常感谢能获得Core77全球评委的肯定。在这个项目之前,我更多地侧重于品牌设计和书籍设计类的项目。这是我第一次实验性设计类项目的尝试,而所得到的这些肯定和认可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开始思考这些不同设计方向的关联性,往后也想要探索更多不同的媒介和表达方式。
你能描述一下Mutopia背后的概念,以及如何想到将生物进化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想法吗?
我从小到大一直很喜欢魔幻和神话故事,尤其是对其中各种神奇的生物有很大的兴趣。后来接触到了后人类主义(Posthumanism)这个理论,从哲学角度上开始对人类的定义产生了思考。当时人工智能的一些发展,对设计和艺术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从而也产生了很多相关的讨论。受到一些Sougwen Chung, Helen Armstrong等艺术家的影响,我对于认可人工智能作为创意的主体并鼓励艺术家与其合作的想法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从而开始了一系列与其相关的调研和探索。
当时一些机器学习工具的出现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以一种充满不确定和随机性的方式去生成图像。基于进化论中一切生命都来自同一个祖先的理论,我收集了两种生物大量的图片作为数据库,从而去探索其共同祖先几十亿年前存在的生物的样貌。尽管这是一个在生物学角度完全不合理的想法,但在此处这是通过一种艺术性的手段去探讨平面设计的可能性以及随着科技发展,创作方式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非常探索性的项目,所以各种各样的想法也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这也让我产生了既然人工智能更善于完成模式化和程序化的工作,也许人类应该转而专注于一些更具有不可预知性和不可复制性的工作的想法。
是什么启发您通过这个项目探索机器学习、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交叉领域?
像很多平面设计师一样,我一直以来都有需要精通各种软件工具的压力。但逐渐也意识到这些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也让我们的作品更趋向于同质化,我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容易被软件的功能性所限制。所以相较于传统编程,机器学习这种更灵活和适应性更强的特点让我觉得能为我们的创作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你希望观众从Mutopia的经验中获得什么?
希望这个项目能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不要被一些我们所熟知的规范所约束住,可以自由地去创作。很多情况下,为了更高的效率,我们会倾向于寻找到最快速最优化的创作模式,但这也使我们错过了很多创新的机会。正如Anthony Dunne和Fiona Raby在《Speculative Everything》一书中提到的:“设计不仅可以创造物品,还可以是创造想法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