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深化“一码管地”改革

发布时间:2023-09-18 14:45:3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刘超 赵永瑶 | 责任编辑:郭顶

——石首市开展土地全生命周期“一码管地”试点项目纪实

近期,为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工作,石首市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出发,围绕建设用地管理、耕地保护等业务,聚焦大场景、找准小切口,着力破解痛点难点,开展应用场景建设。加强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石首市一码管地的能力,实现土地“预、批、供、用、建、查、登”等环节的全过程动态监管,成效显著。

石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作为土地全生命周期“一码管地”改革试点单位,在湖北省厅、荆州市局的大力支持和石首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积极主动谋划,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抓好落实,于3月开始一码管地项目的筹划工作,5月完成立项,7月完成招投标工作。项目历经需求调研、存量数据治理、业务流程梳理、一码管地应用场景开发、本地化部署、政务审批集成改造等相关工作。一是系统集成方面,基于省一码管地框架,完成8个业务类型编码并投入正式使用;完成用途管制一书三证对接和数据上报;同步开展了耕地保护和卫片执法系统对接工作。二是存量数据治理,完成了2010~2023年存量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串联展示。三是一码管地应用场景开发,共建设9个应用场景,现已完成8个应用场景开发,并于9月15日投入试运行。

领导重视,周密部署。书记张道忠挂帅,打通一码管地“最后一公里”;成立以石首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资规局局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石首市资规局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局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人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负责一码管地谋划、督促、检查、推动工作举措落实,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稳妥推进“一码管地”改革项目的实施。局主要负责同志全程统筹部署推进,多次召开试点专题会议,审议工作方案、落实建设经费、听取进展汇报,明确完善意见。特别是今年8月和 9月由局主要负责同志组织同湖北省厅信息处郭处、省空规院段处汇报石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码管地”试点工作进展之后,局主要负责同志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再研究、再部署,着重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应用场景建设,充分发挥“一码管地”推动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机制创新、业务协同、规范高效、便民利企的服务效能。

健全工作机制,落实长效管控。以“一码管地”业务需求引领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业务发展。一是地信统筹规划一码管地信息化建设、存量数据融合治理,多次召开技术研讨会和意见征求会,宣讲“一码管地”试点精神,研讨一码管地应用场景建设,在项目实施上采取定期每周会商形式,每周一调度工作进度,协调各方需求,会商处理堵点,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二是业务引领,由主要业务股室负责人组织一码管地应用场景调研分析,先后赴行政审批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园区重点工作办等部门调研,为一码管地应用场景建设提供设计依据。三是建用一体,布局全市一码管地“一盘棋”建设,统一需求归口建设、统一使用一套系统。建立市、乡镇办区、村(社区)三级联动管理。四是建采分离,地信统筹采购、管控信息化建设,业务部门主导业务场景建设,采用岗位分离、职责分离的举措推动一码管地改革的信息化建设。

结果导向,务实求效。石首市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出发,开展9个应用场景建设,“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批供专题预警、项目全景图、招商地图、耕地保护监管、码上巡田、码上审批、一码智查、部门协同应用”。以“减事项、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为目标,坚持“实用、管用、好用”标准,大力推动应用场景建设,以信息化和数字化赋能土地管理全业务、全流程,实现自然资源系统流程再造、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良好工作格局,为市场主体减成本,为群众办事增便利,为营商环境创条件。

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数据作为一码管地运行支撑的基础,石首市通过数据治理,摸清了园区用地和存量全生命周期数据底数,采取“关停淘汰、功能转变、改造提升”等多种方式,两年内共盘活低效用地383.6亩,清理闲置用地671亩。积极开展了 2010-2023年规划选址、用地报批、土地供应、规划许可、竣工验收等阶段数据质检,针对项目不齐、数据不全、图形不准等问题,集中开展数据补录与清洗。现完成数据质检共3140项,其中报批259项;土地供应842项;用地许可958项;工程规划963项;竣工核验118项。同时,通过应用场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项目全景图、部门协同应用”与“码”的关联优势和作用,构建同一地块前后不同阶段,将业务办理信息在时间、空间、业务多个维度自动归集,串联土地“前世今生”,实现图文一体化展示项目审批全流程信息,为领导随时调度土地开发利用进展、业务人员调阅审批信息提供便利。

创新园区产业用地供给新模式。石首市通过“招商地图、批供专题预警、码上审批”应用场景的建设。一是加快推动了闲置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利用,为石首市创新实行产业园区用地宗地分割登记改革和试点供给改革提供了支撑,推进标准化多层厂房开发,落实“标准地”供应,通过土地超市加快园区招商进度,共推介土地4245.6亩,新增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达到100%。打造了“拿地即开工”“五证同发”、“联合验收”的服务企业新模式。二是开展政务系统升级改造,完成省编码系统8个业务类型对接和省用途管制一书三证的对接,建立了新增业务与存量业务的关联关系,数据实时上报省厅,并将建设用地管理全流程赋码、用码以及核码管理与我局土地、规划审批有机结合,实现业务办理过程中一键赋码。通过码”将前序业务环节信息沿用到后续业务,实现办件信息自动填充;在业务办理完成的同时,将相应项目信息、地块范围、附件材料等要件信息,按照规则和模板自动继承,实现了“零材料、数据跑”,节省时间 50%以上。

精准监督严守耕地红线。通过“耕地保护监管、码上巡田”应用场景的建设。一是厘清底数,推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从耕地保护全生命周期监管角度整合耕地全要素数据,实现耕地数据实时掌握、全周期监管和精细化管理,推动耕地保护数据的共享与业务协同。二是科技注入,实现耕地保护立体动态监管。运用遥感、GIS、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支撑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精准识别、分析决策和各级田长巡田实时感知,打造“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全方位综合监管机制。三是共同参与,建立耕地保护责任机制。提供动态巡查和管控信息化应用支撑服务,打造耕地保护协同监管体系,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耕地保护工作格局。四是实战锤炼。自“码上巡田APP系统”9月试运行以来,对违法违规建设占用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以及地方政府制止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职责落实问题 7个涉及面积 252.11亩。通过石首市“码上巡田APP系统”应用场景建设有效阻止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建立了全流程闭环管理的田长巡查机制,耕地违法问题处置更加及时、精准,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推广及示范意义。

推动对外服务更便捷。通过“一码智查”应用场景建设,凭“码”查询并提取项目出让合同等不动产登记需要材料信息,实现土地首登时证明材料免提交,助力石首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利用二维码对外提供便民信息查询服务,贯穿项目始终,实现项目证照信息共享互通,一码智查。(刘超 赵永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