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筑梦联世界,社区圆梦享未来——沱江社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案例
发布时间:2023-10-20 13:40:1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郭顶一、基本情况
沱江社区成立于2015年11月,位于简阳鳌山公园旁,天府绿道边,与沱江河相畔,是山水相连、人文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绿色社区。社区幅员面积约1.8平方公里,辖9个小区,居民5163户,共11988人,其中0-18岁儿童560人,留守儿童0人,残疾儿童3人(其中困境儿童2人)。社区配套党群服务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妇女之家、儿童之家、青年创业促进会、红十字博爱工作站、红色影吧等功能设施,有市文化体育中心、市疾控中心、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等公共服务机构,着力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宜居的成长环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沱江社区围绕“以一米的高度看世界”,依托辖区企业、商家、社会组织等资源,建立儿童观察团、定期召开议事会等工作机制,打造“儿童友好商家一条街”,搭建儿童参与社区治理、大胆畅想未来互通平台,提升儿童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育儿童作为城市小主人的责任感,助力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共同创造出“童享童乐”的美好未来。
(一)“平台搭建+儿童议事”,促进社会政策友好。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形成社区书记统筹,社区妇联主席具体抓,街道妇联指导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工作模式,确保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有组织、有队伍、有人员。二是成立儿童工作委员会,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商家、学校、家庭共同参与、共商共建、共建共享。三是完善议事机制。成立社区儿童观察团,建立儿童议事会管理制度和议事章程,引导儿童参与社会事务,共建儿童友好社区,并就儿童服务活动等相关的事项发表评价意见。目前,儿童观察团建言献策5条,采纳4条。四是多维度宣传,营造儿童友好氛围。通过制作儿童友好社区地图、安装儿童友好宣传标识标牌、绘制儿童友好斑马线等,利用微信公众号、社区电子屏等线上线下载体,多维度、全方位传播儿童友好理念。
(二)“社会支持+多元服务”,促进公共服务友好。
积极链接辖区学校、医院、机构、商家、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围绕服务友好,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力量共同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一是建立“儿童友好商家一条街”。通过走访调研,目前已发展招募以东壮路周边32家商铺为第一批代表的儿童友好商家,搭建起儿童友好关爱空间。儿童友好商家常态化为儿童提供饮用水、纸巾、休息座椅等配套服务,药店和诊所为儿童提供简单止血包扎,创可贴、花露水等友好服务,儿童友好商家已成为守护儿童成长的“安全驿站”。二是携手社会组织通过整合辖区企业资源,链接儿童友好单位常态化开展亲子互动、科普交流、书法绘画、劳动实践等公益儿童服务活动。近期,联合儿童友好单位四川银行开展“小小银行家”、“小财富.大梦想”等儿童理财主题职业体验趣味活动。活动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责任心,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财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三是以“公益”模式引入专业机构,提供儿童早教、母婴护理、心理咨询等多种服务,满足社区及周边居民需求。四是引入家庭教育幸福使者、儿童友好阅读推广人等志愿者团队开展家教育公益讲座、亲子阅读等公益服务。
(三)“收集需求+服务队”,促进权利保障友好。
一是由儿童主导,儿童议事,分类建立儿童信息台帐,开展全龄段儿童需求调研,精准收集儿童需求。已召开议事会5次,9名儿童围绕社区绿化、社区小广场开展议事并提出5份建议,目前已有“小脚丫”安全路径、儿童户外乐园等4项议案实现落地。二是建立社区儿童个人成长档案,不定期开展家庭走访,持续监测儿童身心健康与发展状况,为困境、残疾儿童提供心理疏导、走访慰问等服务5人次、发放生活学习物资7份,真情关爱儿童成长。三是建立社区儿童志愿服务队。由社区招募成立20名儿童7名家长组成的儿童志愿服务队,由服务队自主运营社区儿童之家,培养儿童社会实践能力,共享城市发展成果。服务队成员参与慰问特殊儿童,发挥同伴互助作用,共享健康幸福,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次。
(四)“资源整合+多方联动”,促进成长空间友好。
围绕空间友好,从满足儿童救助、儿童游乐、社会参与等需求出发,全方位搭建儿童友好空间体系。一是整合现有阵地与项目资源,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统筹布局儿童议事区、游玩区、学习区,打造儿童议事、母婴、心理咨询、早教、亲子阅读、儿童乐园等多个儿童成长安全空间。二是以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为服务半径,充分用好社区儿童及青少年户外活动空间、出行空间、公共服务空间,以及各类商家、机构等社会资源,形成“社区儿童友好行动地图”,增设儿童游戏区、洗手台,打造儿童上学的路、回家的路安全步道,保障儿童出行安全。三是打造儿童友好户外乐园。由儿童观察团发起,设计出充满趣味的“跳房子”“我做你学榜样镜”“飞跃鲨鱼池”三个游戏方案,孩子们齐动手,彩绘出户外娱乐小天地。四是建设儿童友好科普乐园,以“可进入、可参观、景区化、景观化”的科普场景营造理念为指引,选取“自然探索”为科普主题,运用“互联网+”和“VR/AR”高科技展示科普内容,通过扫描展示牌上的二维码,即可在手机上展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动物姿态,同时伴有语音解说相关的科普知识,形成室内户外儿童友好联片、分层打造的友好空间。
(五)“家庭教育+家训基地”,促进发展环境友好。
一是建立社区家长学校。每月围绕家长情绪管理、青少年心理、智慧父母家庭教育等内容,开展“携手心连手·与爱共成长”、简星星法治大讲堂,营造良好的社区法治环境,进一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有关规定,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二是打造家长成长营。社区每周二下午定期开展“吾家有爱·简悦成长”主题家长读书会。活动开展以来,已为社区家长及其家庭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课程、法律科普和教育咨询10余次。三是打造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开设家风传承、家庭教育等活动,积极弘扬传承本土优秀传统家风家训,不定期开展“文明家庭”、“美德少年”评比,引导少年儿童传承好优良家风,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六)“专业助力+项目支撑”,促进文化体验友好。
一是建立社区儿童公益俱乐部。由俱乐部牵头,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常态化开展以“沱江智慧、浸润童心”为主题的爱国教育、安全课堂、体育运动、传统风俗、技能培训、美术教育、品格教育、亲子活动、社会实践、手工DIY、心理辅导等十一个专题活动,目前已开展21场次。活动吸引到社区居民及周边职工家庭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加强了社区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为孩子创造社会交流机会,提升儿童友好社区品牌知名度。二是积极链接辖区学校优质文化体育资源,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因地制宜实施腰旗橄榄球特色运动项目。目前已建立腰旗橄榄球队、少儿橄榄球队,周末常态化开展橄榄球教学活动。并于暑期开展为期5天的“童心运动·橄做橄当”腰旗橄榄球夏令营活动,共有29名7-13岁的小营员考核合格。三是建立社区儿童运动场馆。依托市文化体育中心在沱江社区的资源优势,通过需求征集,在社区儿童俱乐部的引领下建立社区小小足球队,链接水东小学体育教师资源每月第二周和第四周常态化在文体中心开展“五人制”儿童足球培训课程及比赛竞技。让儿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