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成为教育的底色——记新邵县酿溪镇第三完全小学教师刘莹

发布时间:2023-10-30 10:31:3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肖芳 | 责任编辑:郭顶

一首轻松欢快的歌曲、一个生动深刻的故事、一个有趣形象的比喻、一句情深意切的鼓励……这些都是刘莹老师课堂教学中的“日常”。从教十余年的她,坚持让孩子们在“爱”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从而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好评。

以爱心换真心

刚参加工作的她在邵阳县的一个偏僻村小支教,那里交通不便、生活艰苦、教学条件落后,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她最初每天都在哭泣。然而,开学后,很快就调整了状态,因为她发现孩子们很需要她。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通过她的语言描述和表演,好像接通了孩子们与新世界的一座桥梁。同时,孩子们也打开了她的新世界,让她学会了扯笋子、扯胡葱、摸田螺、爬树摘枇杷等乡间技能。很多年以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上的孩子们来探望她时,说:“那个时候,您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的世界。”

爱在细微处、情在言语间,刘莹善于体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爱关心呵护学生的成长。有一天,学生小翔在刘莹老师的数学课上写小说,刘莹发现后,不但没有批评他,还鼓励小翔多写多练,努力创作完整的小说。毕业多年后遇见小翔妈妈,她说正是因为这一件小事,点燃了小翔写作的热情,使得小翔在这方面略有所成。

教学方法有创意

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一届学生都有不同的风格,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加入新的模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十多年来,刘莹一直在不断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她设置了“独学、对学、群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两名或三名学生对学解决在独学中存在的问题,再由整个小组群学交流存在问题或分享学习成果。学生在这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数学能力。刘莹老师的数学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主动积极、能互帮互助会自主学习敢大胆质疑。

她设置了分组竞争机制。学生的自制力不高,很难做到一直自律、始终斗志昂扬。为此,刘莹就会给他们设置分组竞争机制。她将班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设置组长、副组长,每天统计本组成员学习、文明、纪律等方面的完成以及得分情况,全体组员监督,每天一小结每周一大结,小集体的荣誉感让所有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表现,并为了小组的总分自觉地向优秀同学靠拢,最终同学们实现了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最爱那抹“红”

刘莹担任少先队辅导员以来,与“红领巾”朝夕相处,早已成为孩子们最亲密的朋友,这抹“红”,是她的最爱。她不断完善少先队相关制度,进行“红领巾广播站”“环保小卫士”“红领巾文明监督示范岗”等活动阵地建设。在刘莹的带领下,学校少先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各项常规活动和特色活动全面铺开,学校少先队大队、中队获得市级和国家级荣誉。

十余年来,刘莹始终坚持用温柔和幽默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心和真诚帮助学生们成长,更用坚守与执着践行着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