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中学“123”工作法,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发布时间:2023-11-02 09:31:0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筠连县委统战部 | 责任编辑:赵茜

四川省筠连县中学(简称筠连中学)创办于1940年,是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占地面积162.3亩。现有教职工420人,其中,少数民族教职工8人;教学班级共118个,在校学生6002人,其中有苗族、彝族、壮族、回族、壮族、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学生274人,占学生总数的4.6%。

筠连中学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积极探索形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123”工作法,打造川滇黔结合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新高地。

一、坚持“一条主线”,高位推动聚合力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筠连中学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筠连中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方案》,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强化创建“一把手”工程,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为学校的一项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工作,健全完善书记、校长带头抓、分管副校长亲自抓、德育办公室具体抓、师生合力抓的工作责任机制,落实专职人员负责具体性事务工作,落实保障专项经费用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二、落实“两个全覆盖”加强教育聚共识

一是师生教育全覆盖。利用学校党委会、党政工团联席会、教职工大会、教师培训会以及民族团结专题讲座等多渠道全覆盖抓好教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面融入思政课堂、主题班会、主题板报、升旗仪式等,开展“五个一”(读一本民族团结的好书,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看一部民族团结故事片,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写一篇关于民族团结主题的文章)等系列活动,实现学生教育全覆盖。通过两个全覆盖,全校师生牢固树立“四个共同”(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四个与共(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是教学过程全覆盖。学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教学全过程,不断健全一体化育人体系,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教学研究和行政管理等各板块领域融入民族团结,探索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实现交互式、体验式、浸润式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系统规划、整体推进,纳入校园设计、教学规划、课程设计、课程准备、绩效考评、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课程设计研讨、开设专题课程、开展师生民族团结知识考试等。

三、推进“三个全面融入”,建强平台丰载体

一是全面融入各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融入,促进各族师生。投入100万元改造学校心理健康成长中心,聘请心理教师9人,开设心理健康课间周一节,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近一年来,为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疏导21人次。二是全面融入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二是全面融入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将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全面融入,先后投入2000万元资金,建成“中华民族大团结”浮雕墙、1000平方米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中心,其中含苗族刺绣、蜡染、芦笙歌舞等传承室12个,成立民族文化社团9个,各族学生社员人数500余人;依托社团每年举办各类传承活动720余场次,各族学生参与达到5000人以上,几乎实现每个学生均参与到其中。三是全面融入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依托本校民族文化传承中心,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课题研究,通过学术研究,不断构筑起全校各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目前该校正在研究的民族文化传承相关课题2个,筹备申报相关课题5个,其中《基于体验式社团传承优秀苗族文化的路径研究》成功申请为省级课题,并获得2023年省级阶段性成果奖,力争明年结题。

学校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通过全校各族师生共同努力,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国家级节约型示范学校等国家级荣誉5项,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四川省文明单位等省级荣誉21项,宜宾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市级荣誉32项,筠连县中学党委书记周德林同志2020年被评为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近三年,学校本科上线率为71.31%、77.37%、79.2%,2023年考入“双一流”高校人数达103人,教学质量实现稳步提升。近三年,少数民族学生考入大学就读比例为72%、90%、84%,其中连续4年有少数民族学生考入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重点高校。(筠连县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