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欧秀英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教研交流活动在庆兴神钢小学举行
发布时间:2023-11-03 16:26:4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彭州市庆兴神钢小学 | 责任编辑:赵茜为提高教师教材解读能力,探究落实语文要素的课堂结构,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搭建教研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由彭州市欧秀英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教研交流活动于11月1日在彭州市庆兴神钢小学举行。刘琴老师主持活动。
彭州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邓永红、小语教研员王为民老师,彭州市欧秀英名师工作室成员、彭州市庆兴神钢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岳田敏和语文组的老师们一起参加了研讨活动。
首先,庆兴神钢小学校长岳田敏代表学校欢迎研培中心领导和工作室老师到校指导语文教研工作,希望交流共享,共促发展。同时,岳校长表示学校将以此次送教活动为契机,落实教研教改,将新课标理念落实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夯实现代课堂改革与建设,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本次活动以课例展示、教材解读,教学研讨三种形式开展。
彭州市实验小学杨阳老师带来的研讨课《盘古开天地》,带领学生们感受中国神话的无穷魅力。教学中,杨老师首先研读关键词语,在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接着以课文的四幅插图为支架,重点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通过抓关键词句启发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帮助学生走入故事情境之中,感受描述语言的生动传神和故事神奇的情节,在头脑中自然浮现出神奇的画面。有效的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彭州市庆兴神钢小学陶琴老师执教的研讨课《普罗米修斯》,是一节带有比较鲜明的学术研讨意味的课例,陶老师以厘清神话故事中人物的关系和思维导图的方式入手,深入解读文本,把握《普罗米修斯》一文的特质,又紧扣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基于学情设计言语实践任务,引导学生经历了真实而又有深度的神话学习历程,切实体会到“英雄”形象和神话的魅力。
彭州市濛阳小学李丹老师就两节研讨课所在单元从教材解读和课程分析两方面跟大家交流。她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受神话中的神奇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基础上从整套书视角、整本书视角、单元视角对四上四单元进行单元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两位执教老师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尊重学生对神话阅读的独特感受,并结合“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阅读,做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断地激发学生对阅读神话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作室成员就二位教师的研讨课进行评课,认为两节课的教学都很好地落实语文要素,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课堂不仅教授内容,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对此阅读的环节更是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发现异同中体会神话的“神性”,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这又将阅读引向更广阔的天空。
彭州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邓永红对课堂教学和工作室语文教研的学术研究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杨阳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思辨阅读的特点,教师主张由证据回归证据,通过问题链推进学生思维的有条件运作。开放性的问题促进思辨,搜集资料形成判断,巧设问题促成思维风暴。陶琴老师的课堂以“板块”化教学,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并对全体语文教师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关注“嵌入”与“整合”,嵌入语文要素和助学导教系统;整合知识序列和能力维度;二是关注能力和素养在教学活动中的实施与落实,殷切期盼老师们学有所获,获有所用。
最后,小语教研员王为民老师评价两位教师在落实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充分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再细读课文提取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根据起因、经过和结果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真实经历文本信息的提炼过程。两位老师精心准备,深挖教材,巧妙设计,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为老师们呈现了两堂高水平的课例。
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此次的交流活动,不仅是一次经验分享,更是一次思维的碰撞,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示范引导、合作交流、携手共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城乡教师的教学互助,共同成长。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让我们在思考中前进,在前进中感悟,让智慧的花朵开满我们逐梦的道路!(彭州市庆兴神钢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