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冰雪艺术 赋能乡村振兴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23-11-09 08:43: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县委 | 责任编辑:郭顶严冬一到,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包卷着风雪自千里而来。“高天滚滚寒流急,寒风卷起漫天飞雪。”一时,大地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冰雪世界......在素白之间,天地相连,静卧东北平原一隅的七里地村仿佛陷入茫茫仙境之中,如梦似幻。
响应国家号召 助力村民增收
近日,坐落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横道河子镇的七里村迎来了大范围的特大暴雪。在首轮降雪过后,这个代表了东北冰雪山野民居“活遗址”的独特雪景已经初具规模。为进一步优化冰雪旅游产品的供给,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黑龙江省将从11月8日开始,在全省开展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横道河子镇七里地村村集体大力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打造“网红打卡”民俗风景地,建筑过程忙而有序。在该镇文艺事业带头人刘长青先生的指导下,村民用木板、稻草、树根等搭建了具有山野特色的“冰雪园林景观”。雪霁天晴,冬日的阳光映照在冰雪之上,银装素裹的农家村舍伴着寒枝、枯树形成了一幅幅人雪交融的独特景象。
“过去,冬季的七里地村民伐薪、打猎、炖点小菜,一家人齐齐围在热炕喝酒就是一天。老百姓们抛去农忙时期种地之外就没有什么额外收入,天寒地冻的环境下更没啥事情可做。”刘长青说道:“如今,冰雪经济发展良好,村民们也开始经营民宿、销售土特产了,有的民户更是因此变得富裕起来了。”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而旅游产业是乡村极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七里地村正通过深挖本地资源和潜力,借力自然优势、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等,构建“以农促旅、以文化旅、以旅兴农”乡村旅游新格局,赋能乡村振兴,助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依托“林雪雪原”打造雪村特色
作为一名在书法、美术、摄影等多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民艺术家,刘长青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首个工作单位也在村里的供销社。他对淳朴厚实的东北农民有着特别的情感。助力农民脱贫致富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雪村文化是整个东北文化中的重要符号,而代表其特色的经典文学作品《林海雪原》就以他的出生地作为背景。
“能让农民亲自动手,让游客参其中,让年轻人感受老一代人艰辛的文化项目是破局点。”刘长青说,“这几年我一直在研究东北民俗景观的文化符号,打造一个代表老东北民俗院落的网红打卡景观。结合我们以林海雪原为代表的宁古塔、老金沟、牡丹江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东铁路等文化符号,我来设计方案,农民亲自上手制作,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同时还能提高部分农民的收入。当第一场大雪到来时,大家看到了雪景的落成都很开心。夏、秋两季我所在的横道河子镇游客量较大,但冬季客流量大大减少。所以我们都努力的把冰雪景观建好。让更多人可以在冬季也来我们这里旅游,让我们的村里的老哥们多分一点冰雪资源的红利。”
艺化龙江冰雪 试行“点雪成金”
项目总监工及代理负责人告诉笔者,我们这里村民淳朴、干部勤政,在政策允许下,多方支持,全力配合我们在1个月内施工完成了28处冰雪景观。在设计方面,我们这次主要是想体现东北山林和村舍院落的人雪交融美,雪村景观与冰雕雪雕在设计流程上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夏季我们拆除布景、冬季前半个月我们再重新安装、等待降雪。全流程的所有材料都可以反复利用,大大节约了运营成本,同时具有更高的环境效益;在功能方面,我们满足网红直播带货、游客拍照打卡、短视频拍摄等应用;在引流方面我们前有农民集思广益,后有干部智囊支持。整个村集体上下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共推七里地村加速挤进冰雪经济的快车道。
11月6日连续降雪2天,冰雪景观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小景待降雪后征求游客喜好每月更新。七里地村村民集体希望通过短视频平台让流量涨起来,让全国人民能够在今年冬季感受不一样的林海雪原,让来横道河子旅游的游客感受到这里的冬季每天都是过年。
预计12月期待全国各地的朋友支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