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阵地“瘦身”促为民服务“提质”
发布时间:2023-12-12 13:20: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郑舒予 | 责任编辑:郭顶今年以来,多地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村级活动场所“空挂牌子、制度满墙、功能闲置、服务缺位”等具体问题,持续推进村级活动场所“瘦身提质”,对形式主义问题进行源头治理。对村级阵地进行“瘦身”目的不是突击整改,其根本目的在于为基层组织工作减负松绑,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为群众带来更多生活便利。
以典型引路法打造可复制样板。要选定问题突出、具有代表性的示范村开展先行先试,总结可用经验在一定范围内的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推广。及时召开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行动推进现场会,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全面铺开。面对各村不同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除机构牌匾外,制度、文化等内容规范先以“瘦身”做“减法”为主,既遵循统一标准,又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分类分步推进。
以多维转变实现基层解绑赋能。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和“一室多用”原则,紧扣群众需求和“能办事、快办事、办好事”的要求进行规范化布置。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布局,规范设置“一站式”便民服务站,让群众进“一扇门”能办“多门事”。结合文化惠民工程,通过集约资源实现一个场所“全科服务”。对村组活动场所已上墙制度标语开展“过筛审核”,规范清理制度标语,切实消除“装饰化、套路化、形式化”现象。
以完善机制赋能长效瘦身提质。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将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瘦身提质”行动纳入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内容,推动工作常态长效。制定完善《村级为民服务主要事项清单》《村(社区)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试行)》等实用机制,细化村级阵地标识标语、牌匾制度准入机制,明确未经审核,任何部门不得随意要求基层“挂标牌”“上制度”“贴标语”,还基层阵地一个清爽空间,持续为村级组织解绑赋能,激发基层队伍活力。(郑舒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