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能谋”要勤于“学、思、研”

发布时间:2023-12-12 17:01:4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曾福刚 | 责任编辑:郭顶

“遇事能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新时代干部来说,“遇事能谋”不仅是一项重要的个人素质,更是站位全局、驾驭工作、推动发展必备的重要履职能力。“谋”以“学”为基础,以“思”为台阶,以“研”为方法,“学、思、研”是练就“遇事能谋”本领的重要路径。新时代干部勤于“学、思、研”,提升“脑力”,便能在本职岗位上更好担当作为,推动工作不断迈向高质量台阶。

勤于学习,储备知识,为“遇事能谋”打好基础。古之谋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识之丰、储备之广令人钦佩。究其所能,勤学广蓄是根本原因。《三字经》有言“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把古人刻苦勤学之状作了生动描绘。今天我们借助现代化的学习设备和平台,当能更自由和便捷地获取各种知识,惟有勤学,也才跟得上高速发展的时代。学习是“遇事能谋”的基础,所学要服务于“谋”。广大干部所“谋”之事应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急难愁盼”的迫切需求,故而要勤于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岗位知识,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勤学,做到“于有心处积累,于无心处广蓄”,让自己成为工作的“百事通”,如此便能以丰厚的知识储备为“遇事能谋”打好基础。

勤于思考,融通理论,为“遇事能谋”科学谋略。谋生于思、成于理,以科学理论指导的思考,方能得出科学的谋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一代代共产党人勇于实践和勤于思考,谋定了救国、兴国、强国的科学谋略,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进而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新征程上,广大干部要“遇事能谋”,就要坚持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为奋斗目标,在工作中勤于思考,谋大局、谋长远、谋应变、谋善治、谋风险,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以“思”为台阶,拾阶而上,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让自己成为站高谋远的“明白人”,如此便能以坚实的理论功底为“遇事能谋”科学谋略。

勤于调研,问计于民,为“遇事能谋”接通地气。谋是成事之基,谋定而后动则事有章法。谋源于学习和思考,验于调查和研究,惟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计于民,集群众智慧,方能接通地气谋实谋准国计民生正确的施政之道、治理之策。广大干部勤于调研,就要经常走出机关、走出书本,深入基层一线,多到田间地头看生产发展,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话家长里短。要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认真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当好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讲解员,开展调研要虚心向群众学习请教,以现场办公方式为民办实事和化解信访问题,始终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广大干部坚持以“研”为方法,俯身向下,把功夫用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便能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在水乳交融中与群众“打成一片”为“遇事能谋”接通地气。(四川省高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曾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