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卫健局:“1+1+5”工作模式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12-21 08:36: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筠连县委统战部 | 责任编辑:郭顶

筠连县卫健局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1+1+5”工作模式,即“1”突出一个主题“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医’心‘卫’你健康护航”,“1”搭建一个载体“苗岭送医”,“5”办好五项民生实事,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融合,有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积极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县)添砖加瓦做贡献。

突出“一个主题”,善谋民族团结进步之策。一是强化组织引领共绘“同心圆”。坚持“一把手”负总责,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结合行业实际,出台《筠连县卫生健康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医院”工作方案》,强化保障,健全机制,明确任务,细化措施,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与推进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等紧密融合,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医院”走深走实,绘好民族团结“同心圆”。二是注重宣传教育“强意识”。借助“健康筠连”微信公众号、工作QQ群等平台,全系统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统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举办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等专题学习教育,引导全县卫健系统各族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树立典型示范争做“排头兵”。通过医师节、护士节等系列活动,对卫健系统120余名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宣传,筠连县卫健局获得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县民族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县卫健系统1名医卫工作者获得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2名医卫工作者获得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搭建“一个载体”,构筑民族团结进步之桥。打造“苗岭送医”特色品牌。组建医疗服务团队深入少数民族聚居乡镇、村组开展“万名医护下基层”“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各类活动,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动基层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实施“健康敲门行动”,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等服务,为各族群众送健康,真情服务促进民族团结。今年以来,深入团林苗族乡等少数民族乡镇开展健康义诊咨询活动30余场次,免费诊疗4000余人次,开展特殊人群上门救治2900余人次,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等服务2.2万余人次。

竭力办好“五项民生实事”,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之基。一是注重典型引路推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医院。将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蒿坝镇民族中心卫生院打造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医院,开设民族导诊服务,在收费室、诊疗室、药房等开设少数民族服务窗口,为少数民族老人、孕产妇等群体开通绿色通道,用心用情为少数民族患者就医提供方便。二是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资源下沉。通过组建医疗健康集团,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新建业务用房、增配医疗设备、招引专业人才、对接帮扶等措施,开展蒿坝镇民族卫生院等4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全面助推民族聚居地区的乡村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质增效。三是落实民生事项服务,共促健康筠连建设。为常住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免疫规划、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免费上门提供康复护理指导、健康风险指导、就诊转诊建议等服务。今年,为常住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公卫服务16.7万人;为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免费上门提供服务2000人;为农村适龄妇女免费提供“两癌”筛查服务3085人。四是积极开展健康帮扶,全力避免因病返贫。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原则,构建部门协同联动、高效医疗救治、费用综合保障“三位一体”大病救治机制,持续开展易返贫致贫户“先诊疗后付费”,开展脱贫人口一站式结算。少数民族乡的低收入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规范管理率达到90%。五是抓实常态维稳任务,维护各族同胞和谐。持续巩固推进平安医院、和谐医院创建活动。局机关不定期对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相关内容进行培训,健全系统内医患矛盾处置机制,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提升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有序正确处理医患矛盾。全系统无医患人员集体上访等现象。(筠连县委统战部、县卫生健康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