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税务:“税务蓝”助力“非遗之花”“别样红”

发布时间:2023-12-21 08:57: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彭松泽 | 责任编辑:赵茜

楮练皑皑,书尽悲欢岁月;绣色绵绵,绘满山河画卷;窗花点点,传承千载祝愿。在依秦望蜀傍楚的陕西省镇巴县,秦川、巴蜀、荆楚三地文化交织相融,孕育出了这座被誉为“红军之乡、民歌之乡、苗民之乡”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独特而又灿烂的“非遗之花”在这片巴山腹地的文化沃土向阳而生,茁壮成长。

税惠赋能,镇巴宣纸走向大舞台

国家税务总局镇巴县税务局组织税务干部走进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镇巴宣纸制造企业,为企业送上最新税费优惠政策和涉税业务办理注意事项。(供图:彭松泽)

色如白雪,质若细绸。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制浆等147道工序,历经一年方可制成的镇巴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的特色亮点。2023年12月,镇巴宣纸入选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

走进陕西镇巴宣纸有限责任公司的宣纸展示厅,贡笺、白笺、洒金笺、五色粉笺、金花五色笺等品种一应俱全,其中,更有曾为启功、王世镗等书法大家制作的专供宣纸,高超的制宣技艺令来往参观者无不惊叹。

“随着人们对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视和关注日益提升,镇巴宣纸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走进了更大的市场,我们也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谈起税费优惠政策对非遗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陕西镇巴宣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胡明富感触颇深,“我们平时忙碌于厂房和店铺,闲暇时想了解一下最新的税费优惠政策也没啥头绪,现在每个月中旬,税务干部都会将分类整理好的税惠政策和涉税业务办理注意事项送到我们面前。今年来,我们在税惠政策的支持下享受到税费减免7万余元,时间和经济成本的双重降低,让我们更有信心将优质宣纸带出镇巴,走向全国。”

服务添力,镇巴苗绣引领新“国潮”

国家税务总局镇巴县税务局“袁庆发志愿服务队”走进“苗乡刺绣”文创中心了解镇巴苗绣产业发展情况,并“面对面”解决苗绣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供图:彭松泽)

穿花纳锦,描龙刺凤。镇巴作为中国最北苗乡、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民聚居地,特色鲜明的苗绣手工制品不仅在全县影响广泛,亦广受四方来客的喜爱。2013年,镇巴苗绣被列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助力非遗文化传承发展,镇巴县税务局聚焦非遗文化产业全生命周期生产经营特点,组织“袁庆发志愿服务队”上门“一对一”辅导税费优惠政策,“点对点”响应非遗企业涉税需求,“面对面”解决非遗企业急难愁盼,全流程服务非遗产业生产经营,全方位护航非遗产业健康发展。

在“苗乡刺绣”文创中心,镇巴苗乡刺绣传承人贺小绒正向前来参观的游客展示苗绣技艺,飞针走线间,山河锦绣跃然布上,鸟语花香尽显其中。

“自今年我们的‘苗乡刺绣’文创中心在镇巴老街开店以来,来打卡的各地游客络绎不绝,我们还特意将绣娘团队请到了店内,大家在参观购买商品的同时,也能沉浸式体验新‘国潮’——镇巴苗绣的魅力。”“苗乡刺绣”文创中心负责人朱艳琴说道。

如今,在镇巴各类苗绣店里,除苗族传统服饰、配饰等“老物件儿”外,颇具苗族风韵的挂件、摆件等“新玩意儿”亦夺人眼球,在镇巴苗绣焕发新生的同时,群众的生活也有了新起色。据了解,目前镇巴全县有从事手工制作熟练工230余人,爱好者700余人,全年直接或间接创造经济收益超93万余元。

宣传扩面,镇巴剪纸打造亮名片

国家税务总局镇巴县税务局组织税务干部走进镇巴剪纸坊,向镇巴剪纸非遗文化传承人郝明森了解剪纸文创产业发展情况,并开展问计问需活动。(供图:彭松泽)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受地理位置和文化区位的影响,镇巴剪纸区别于陕北剪纸的纯朴浑厚,又区别于江浙一带的工细巧整,在手法上或大刀阔斧或粗中有细,在内容上或写实写意或夸张幻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镇巴剪纸艺术。

“小朋友,看这里,左手持纸,右手持剪,沿着勾勒好的线条,慢慢剪就可以啦。”在镇巴县泾洋小学,镇巴剪纸非遗文化传承人郝明森和税务干部一起,与小学生们开展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

近年来,镇巴县税务局创新开展“税收宣传+非遗文化”“三进”活动,在将税法和税费优惠政策带到学校、企业和会场的同时,也通过印制剪纸版“诸葛小税”卡通人物形象、邀请剪纸非遗文化传承人指导学校学生剪“税”字等方式将非遗文化带到税收宣传的各个阵地,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擦亮镇巴剪纸特色名片积极贡献了税务力量。

“现在看到大家越来越重视文化传承,越来越想要参与保护剪纸这门艺术,我感觉很激动,也很欣慰,欢迎大家常来镇巴剪纸坊参观学习,将我们镇巴剪纸的名号传播到更远、更广的地方。”郝明森老师感慨道。

目前,镇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逐渐向项目成果转化,打造了集非遗工坊、非遗企业、非遗展馆于一体的非遗文化产业,形成了传承保护——创新研发——分点销售的链式产销模式,带动全县约1300余人投身非遗文化产业,“非遗之花”不仅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别样红”,也为镇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气象。(彭松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