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品牌双驱动,探寻盐碱地里振兴新曙光

发布时间:2023-12-28 09:55:3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马壮 | 责任编辑:郭顶

近年来,乐亭县持续对盐碱地区域进行改良开发,通过改善排水灌溉系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引进推广抗盐碱农作物品种等措施,发展水稻种植8万余亩,使盐碱地变成“米粮川”。

盐碱地是指水溶性盐或者碱性物质的含量过多,当土地含盐量或者碱性物质超过6‰时,作物出苗率将低于50%,作物产量将减少90%。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中国盐碱地的面积为15亿亩。时至今日,田间地头泛起的那层白色盐末,仍在提醒人们庄稼在此难以生长。

一直以来,我国都在尝试向盐碱地要效益,如果这片沉睡的土地能被科学唤醒、有序利用,让“不毛之地”变成粮食生产的“新粮仓”,将对农业振兴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盐碱地成因多样、治理模式不成熟、资金缺口较大、产业路径不通畅等,这些都是盐碱地综合利用不可回避的问题,让盐碱地的综合利用依然面临诸多困难。

盐碱地综合利用,解决技术难题是关键。一方面,聚焦盐碱地育种,就像治理旱地要推广耐旱作物一样,盐碱地综合利用也要由“地适应种”向“种适应地”转变。另一方面,推进技术攻关,盐碱地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别,要针对不同的盐碱类型和生产条件,做好土壤、耕作、水利等技术集成,构建出适用的盐碱地农业技术模式。

盐碱地综合利用,解决资金缺口是基础。盐碱地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较小的资金投入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资金不足,困难将会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政府部门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机构、民营企业等,打造出盐碱地治理的开放平台。

盐碱地综合利用,产业品牌化是核心。盐碱地产出的粮食、中药材、林果、水产虽产量较低,但品质却十分过硬,这种好的产品要形成产业链,才能有规模效益,优质优价。产业链就需要有市场引导,发展多种加工,不断延链强链,这些还是需要由政府牵头,联系社会各界齐发力,才能叫响盐碱地农业特色品牌。

如今,乐亭的蟹田稻米尝试用盐碱地走出农业振兴的新路子,因地制宜、尊重科学、叫响品牌,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相信未来一定能做好盐碱地农业振兴的大文章。(乐亭县姜各庄镇政府党建办 马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