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村乡:产业集聚赋能乡村共富

发布时间:2023-12-28 14:04:2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马平川 | 责任编辑:赵茜

山东省兰陵县下村乡立足乡情实际,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挖掘特色资源共闯市场、突破生产要素边界、建立“乡创共同体”等抱团发展模式,整合资源、盘活资产,大胆创新“抱团”发展模式,撬动了共同富裕的杠杆,推动乡村共同富裕从‘各自为战’向‘抱团发展’跃升,实现资源互通、产业互动、村庄联动,以产业集聚凝聚起乡村振兴最大合力,蹚出了一条资源要素共享、集体经济联增、党员群众共富的增收新路径,实现了乡村经济的精彩蝶变。

用特色资源共闯特色产业市场

下村乡民俗文化资源丰富,虽然发展了一些初具规模的文创企业,但是“单兵作战”不免遇到产业规模小、资金少、平台少等瓶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走出去”。下村乡积极探索共富新路径,成立了兰陵县文化创意产业园,把辖区内文创企业联合起来,抱团共闯市场,搭建起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协调沟通的平台,推动文创产品与大市场对接,实现文创企业向集聚化、产业化发展。

天际乐器制作有限公司作为首批入驻文创园的企业,通过文创园推介参加展销会、文博会、消博会等,大大增加了产品的曝光量、知晓率。目前,文创园一期已投入资金3600万元,建设5处展馆,陶笛、埙、草编、根雕、木影戏、沙画等9家文创企业入驻产业园,300多人在这里创业就业。

发展“飞地抱团”模式,让资源流动起来。

杨崮前村三面环山,山场资源丰富,守着这些绿水青山,却难以变成“金山银山”。为了用活集体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生产要素突破村庄边界充分整合流动起来,下村乡政府鼓励村居打破地域界限,采取土地、现金等要素入股方式发展“飞地经济”。村两委班子经过多方调研发现光伏发电项目是村集体增收的“源头活水”之一。在乡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杨崮前村转变发展思路,以市场化模式向其他村庄租赁荒山,以土地入股,仅3个月,就有玉桥村、涧村村、上村村等5个村投资300余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约25万元的收入。仅土地入股一项,实现每亩地由30元向2500元的翻倍提升,每年可为杨崮前村集体增收近3万元。

这种“党建引领、飞地抱团”的发展新模式,实现了跨村发展,推动村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山,如今在一排排光伏的衬托下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荒山”真的变成了处处生金的“金山”。

以核心产业为轴共建“乡创共同体”

双胞菇、平菇、松茸、羊肚菌、栗蘑等食用菌是当地村庄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为最大限度激活村庄发展潜能,下村乡按照“党委引领、支部领办、产业集聚、共同受益”原则,以食用菌产业为核心,整合富田村、六合村、灰泉村等村级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联合山东英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食用菌产业化运营管理专业体系。

通过各方共同参与、共同推进发展,实现了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和利益共赢,推动村集体经济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转变,探索出一条“特色品牌共创、产业发展共兴、为民服务共推”的发展模式。经过半年多的摸索,食用菌产业村由2个发展到10个,新发展种植户14户,新建食用菌棚53个,菌包生产线增加3条。农户在共同体的帮助下,逐渐转变了生产方式,通过规模化、集约化和科技化的方式,也得到了更好的培训和技术支持,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都得到提升。

通过把全乡的产业、土地、资金、技术、市场有效整合在一起,实现抱团发展,乡村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突破。下一步,下村乡将继续探索乡村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有效结合本地特色产业、文化等多维资源,将党建统领触角延伸到产业得各个点面,推动村企合作、强村带片,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凝聚起更多助力乡村发展的力量,高质量推动共富美好图景变实景,走出具有下村特色得共同富裕道路。兰陵县委宣传部  马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