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昭:照亮罕见类型肺癌患者的“行知之路”

发布时间:2023-12-29 10:53:1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文琴 | 责任编辑:赵茜

2023年12月3日,一名罕见类型肺癌患者从广东省人民医院术后出院了,他在心里满怀着对该院钟文昭教授及其医疗团队的深深感激之情。

患者名叫可可,57岁,是教育工作者。2022年10月,可可在沪上一家权威医院被确诊为“左上肺SMARCA4缺失型非小细胞肺癌”。此类肺癌十分少见,每100例肺癌患者中仅约1-2例,中位生存期为4-7个月。

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可可辗转奔走在几家著名医院之间,问诊,治疗,再问诊,再治疗。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经过肿瘤科专家的6次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各家医院胸外科专家的意见是“无手术机会”。4月至5月经过22次重离子放疗病情有所控制。但9月初复查病情进展,肿瘤科专家又用白蛋白紫杉醇化疗,10月份检查,病灶变大,转氨酶升至正常值的3倍。

忍受着癌魔和二线化疗毒副作用的痛苦折磨,可可一方面仍然执着于南通市陶行知研究会和编辑部的工作,扎实奉献在服务学校教科研、服务教师的“行知之路”上,另一方面含悲写好了遗言。那历经57个春秋的生命隧道,全然不见一丝光亮。

失望乃至绝望之际,对医学一窍不通的可可从《医脉通》《肿瘤时间》等专业刊物里苦苦搜寻着一线生机。一篇篇类似《钟文昭教授:AEGEAN研究两大最新成果出炉!手术安全可靠,EGFR未突变患者获益更多》的文献令可可精神振奋,广东省人民医院肺外科教授、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钟文昭的科研成果让他重燃生的希望。10月中旬,可可终于在线上挂到了钟文昭教授的门诊号。11月2日,可可如愿见到了钟教授。钟教授十分娴熟地翻阅了可可带去的医治资料,肯定地说可以手术,并且画图耐心地讲解给患者听。教授的专业与和善给了可可战胜病魔的信心,更为一个家庭洒进了一缕阳光。

11月20日,可可重新回到冬暖的广东进行手术。术前,钟文昭教授告诉他,病灶已从左上肺转移到左下肺,根据情况可能会做左全肺切除术,并清扫淋巴结。当天,从15点 50分进入手术室,到19点 50分手术结束,历时4个小时,手术成功。

12月13日,术后第5天做的MRD检测结果出来:阴性。而检测阴性的患者,意味着预后较好。钟教授还一直关心着术后可可的康复情况,嘱咐相关注意事项,并关注后续随访情况。作为国际肺癌联盟理事,一位以秒为筹、“多争取一分一秒,就能多帮助一个患者”的专家,钟文昭对一名普通患者的关爱,让可可感激不已。而术前术后钟教授医疗团队和护理人员的悉心照顾,和风细雨的服务态度,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医护、医技人员视病人如亲人的一个个温馨细节,也让可可倍感温暖,念念不忘。

现在,可可已在南通家中安心静养,并悄悄在线上重启了“行知之路”。(文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