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 艺道求真——记著名画家赵保国先生
发布时间:2024-01-08 16:03: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子久 辛丙全 | 责任编辑:赵茜认识赵保国先生也有好几年了。开始是参加新乡长垣市举行的画家采风创作活动,或许是在云寨,或许是在风景如画的“黄河百里画廊”。
赵保国老师中等身材,说话不多,但目光炯炯有神,坚定而自信,接触下来,让人心里踏实、信任,真诚而厚重。书画同源,因而和艺术家有许多共同语言,对于诗书画彼此都喜爱,也算同道中人。
后来接触多了,对赵保国老师和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如一坛陈年美酒,一开坛时,醇香远溢,透人心脾,不饮也醉了。
前不久,有幸被邀请参加赵保国老师“天道酬勤、艺道求真”作品展览和研讨会,河南省内外大咖云集,名家荟萃,大家对赵保国先生作品、人品评价非常高,德艺双馨,名不虚传。笔者对美术作品只是略懂一些皮毛,却也能提体悟到赵保国老师的作品气势磅礴、气息氤氲,有一种朝气蓬勃、盎然向上的精神跃然纸上,而且不愠不火,从他的作品里能读出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哲学思想,师法自然、道法自然;能读出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一种人生追求精神。
参观赵保国先生的作品展,视觉冲击力很强,也很震撼,黄钟大吕,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象无形。和作品相比,赵老师就如一株籽粒饱满的谷穗,穗越长头越低,低调而不事张扬,返璞归真,自然而然。掉到人群里,你不会轻易发现这个外表普通的人就是一位知名画家,而且声名远播。
1962年,赵保国出生在豫北武陟县马营村,母亲心灵手巧,会一些裁缝技术,经常帮左邻右舍和亲友的孩子做一些童装,为了衣服美观大方,在童装上会做一些花卉图案做装饰,先在纸上剪好“花样”,然后在五颜六色的布头上剪出来,有些考究的就直接绣花在衣服上。赵保国时值幼年,聪明好学,从小耳濡目染,开始跟着母亲学画一些花卉图案,一两朵花,三两片叶子,开始觉得“好玩”,慢慢就喜欢上了画画。上学以后,他特别喜欢美术课,当时农村学校条件差,美术课只是画一些简单的水果、水杯之类的简笔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保国却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不知不觉就上了高中,一次偶然机会,学校选拔他到另一所高中做高考服务生,看见这个学校有个画室,墙上挂了许多人物肖像,黑白头像,当时还不知道叫素描,他兴奋异常,深深被吸引住了,趴在窗棂上看了很长时间,最后才不得不恋恋不舍的离开画室。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对着镜子在一张鞋盒纸上画了人生第一幅自画像,大家都夸他画的很像,小保国心里美滋滋的,别提多高兴了。因为他们学校条件差,没有美术老师没有美术课,学画成为奢望,正值当时考大学成为了第一要务,学画一事便抛在了脑后。
1981年赵保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大学课程不太紧张,业余时间成了保国学画的大好时光。读书馆少有的一些美术绘画类图书被他看了一遍又一遍,真有百看不厌的味道。学校也常常举办一些书画展,这让他大饱眼福、大开眼界。一次班里要布置教室,就请来外系一位同学画了梅兰竹菊等六条屛,赵保国亲眼目睹了同学作画过程,羡慕不已,心里那颗孕育多少年的艺术种子破土发芽了,想着如果自己能画成这样该有多好,为此,就暗暗发誓,要好好学习,付诸行动。之后,保国就开始在课余画画,画好以后贴在教室或走廊墙上,请老师和同学们欣赏。师生看后多有称赞,这让保国更坚定了信心,也充满了希望。
1985年毕业后,赵保国被分到了火电厂子弟学校教学,课余时间,继续学画,期间参加了书画函授大学、新乡书画学会,随着不断学习和提高,眼界开阔了,水平也日益提高。
之后接触到石庆骥、朱绍新老师,又认识了李德君老师、和蔼可亲的恩师徐泽智老师,赵保国多受指导和教诲,进步很快,说起这些老师,赵保国总是充满感恩和敬意,有一种深情和眷恋。
2003年,赵保国调入新乡师专艺术系工作,为了尽快适应高校教学需要,赵保国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深造,提高自我。2004年暑假,赵保国到中央美院参加美术史论培训,有幸结识了于光华教授,于老师在给赵保国进行作品指导时说,“学习花鸟画,首先要把书法写好,写好书法是名画家的重要标志。”这句话对赵保国影响至深。从那时起,赵保国开始重视书法学习,临池不辍,书艺进步很快。2006年暑假,赵保国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第十五期培训班进行学习,受到名画家霍春阳、吕云所、甘常霖、梅启林、张金荣等老师的指导,耳提面命,获益匪浅。
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清华大学中国国画造型艺术高研班学习,受教于导师吉瑞森教授,影响颇大,收获丰盈。不仅学习了中国画造型理念问题,还学会了中国画的写生与构成方法,解决了如何用正确方法创作的问题。
师法先贤和古人,赵保国喜欢和学习画圣吴道子的线条,学习范宽山水的厚重,学习倪瓒山水的清幽诗意、赵昌写生的古朴情趣,徐渭泼墨大写意的自然率性和任伯年精致的小写意,学习王羲之书法的博大精妙,米芾书法的灵动奇崛。古人诚不欺也。赵保国深入浅出,不断学习古人绘画理念和技法的精髓,深得花鸟画个中真味,日复一日,渐至化境。
创新是艺术生命力的不竭源泉。赵保国的花鸟画,以传统笔墨、西方色彩、现代构成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悟、对精神更高境界的追求。他的作品跳出传统的单调色彩,设色明快、各具神采、妙趣横生、浑然天成,或潇洒飘逸、或古朴凝重、或以势见胜、或以神夺人,盎然恣肆,朝气蓬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灵魂的思考。
物理专业毕业的名画家,跨专业搞艺术,作品带给人另一种美学思考。物理知识学习,使其对自然物象的物理、物态、物情以及运动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把握上有很大帮助,在绘画中深入体会物理运动力学所涉及的“力”与“运动”关系,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理论娴熟运用到绘画构图和气氛的营造中,物理学中的光影、色彩知识也恰当的运用到绘画中,物理和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让他发挥的淋漓尽致。物理学所具有的简洁、精炼、优美、和谐、有序及逻辑性等美学特征在他的作品中均有体现,功夫在诗外,“无用之用”或有大用,自然的融合,让他的作品有了更多内涵。赵保国在花鸟画写生方面的探索,让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有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和笔墨语言,随便一两眼就能看出,这就是赵保国的作品:保留笔墨的写意性;双勾填色和没骨法相结合的兼工带写技法;由写生出作品,使得创作生动自然,情景交融,生机盎然。
赵保国老师从物理到艺术,让人想起世界级名画家达芬奇,不仅是著名画家,而且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建筑学家等,这可能让作品更多一些理性思维,更多一种语言张力,更多一种有序精神!
梅花香自苦寒来。赵保国对艺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追求,让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赵保国先后十一次入选全国中国画展,并多次获奖,取得骄人成绩。赵保国顺利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成为会员,继续努力前行,与张立辰等诸多名家名师继续深造学习,水平日臻提高。作品《梅》、《菊》、《木棉》被人民大会堂制成花卉浮雕并永久收藏。经典作品被作为重要礼品赠送给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等几十所国际知名大学和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在《美术》、《美术观察》等杂志发表美术论文数十篇、作品近百幅,出版有《中外美术史学习指南》、《赵保国花鸟画集》等。
担任新乡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后,在创作的同时,教授和指导一众学生学习花鸟画,渡人无数,功德无量。
回首创作的艰辛历程,赵保国充满了感恩和幸福满足,有一位好妻子,全力以赴支持他从艺,从来不让他干家务,即便偶犯“错误”也会被原谅。一次他在画室作画,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妻子出门时交待让他一会回家把火关了,结果一画画忘了这事,导致家里厨房就着火了,幸而有邻居帮助扑灭了火,找到他时,赵保国才想起妻子的交待,其执着精神可见一斑,后来也被妻子原谅了。进入新乡学院,他一路前行,从普通老师到教研室主任、副院长,遇到很多好领导,他眼中的诸多“贵人”,谈及这些,充满了感激。杨宏志书记对赵保国的才华人品很是欣赏,让他从行政管理工作的繁琐中解脱出来,平移到文学院牧野文化研究所,成立工作室,划拨经费,一心创作。学院历任领导外出交流的重要礼品就是赵保国先生的作品,他为学校做了不少贡献。他遇到的“贵人”很多,念念不忘,如数家珍。越优秀的人遇到的贵人越多,人越好帮助他的人越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儿子受他影响,学了艺术,赵保国也把更多的莘莘学子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悉心教授,使一批又一批学子脱颖而出,走向更宽广的艺术大道。
酒香不怕巷子深,赵保国老师从未名到知名到著名,走过了艰辛的从艺历程,逐渐走向辉煌。而他依然低调谦和,不事张扬,返璞归真,这就是名家、大家风范。
让我们为赵保国先生喝彩!(李子久 辛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