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县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成效显聚焦“三端”齐发力
发布时间:2024-01-10 17:05:4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杨悦 | 责任编辑:郭顶商城县人民法院汪桥法庭位于县城西北部,辖汪桥、观庙、余集、吴河、汤泉池管理处五个乡镇(管理处),辖区人口近20万。近年来,汪桥法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全力打造“前端重合力、中端强质效、末端促履行”多元解纷办案模式,走出了一条“脚下有泥、心中有民”的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发展道路。
1、凝聚合力,抓前端,治未病汪桥法庭不断探索源头化解矛盾纠纷新路径,推进庭所共建,建立“诉前鉴定+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将大量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解决在基层、调解在线上、化解在诉前。建立“诉前鉴定+诉前调解”衔接机制。将鉴定需求较多的民商事案件纳入诉前调解范畴,帮助当事人借助诉前鉴定意见预判诉讼风险,提高调解的精准性和成功率。汪桥法庭在诉前调解阶段完成委托鉴定20余件,出具鉴定结论后平均结案用时15天。
2、建立“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将案件调解工作放在诉前,避免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对抗性、冲突性,促进双方以和平、诚信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对诉前调解成功后申请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案件分别编立“诉前调确”或“诉前调书”案号,免交或减半收取案件受理费,让当事人省时、省力、快捷结案的同时又可低成本解决纠纷。推进庭所共建,源头减少案件量。法庭和司法所、派出所联动联调,共同构建老百姓家门口的“司法服务链”,让法律咨询、纠纷化解、普法宣传等优质司法资源更加触手可及。司法所选派人民调解员到法庭诉调中心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调解79件。法庭选派法官与人民调解员、派出所民警开展送法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普法活动,就地化解矛盾纠纷32件。
3、力促执行,稳末端,求实效为实现案件即时调解、即时履行、即时化解矛盾的效果,维护当事人胜诉权益,汪桥法庭通过准确应用法律条文,巧用担保条款或违约条款,强化与当事人的沟通等举措提高案件自动履行率。加强诉讼保全。对涉及金钱给付、实物交付等可能进入执行的案件,及时依职权采取或提醒当事人申请诉前和诉中财产保全35件,防止当事人恶意转移财产逃避执行,为案件自动履行提供财产保障。规范调解文书制作。对调解协议中涉及到执行内容的事项表述准确、严谨,内容做到具体、明确、无争议、具有实际可执行性,防止当事人在履行过程中产生二次争议或抵触履行。巧用制约措施。对不能当庭兑现或及时清结的案件,适时引导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中增设担保条款或违约性惩罚条款,最大限度地保证当事人的调解利益,增大逃避履行的违约成本,促使其及时主动履行义务。强化回访跟踪。对已结案件的履行情况实行跟踪督促制度,在履行期届满前后另一方申请强制执行前,通过电话、短信回访等方式,提醒、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告知不履行将承担的法律后果,力促当事人自动履行。(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