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辆公司赵鹏飞:在重载路上阔步前行

发布时间:2024-02-07 13:01:4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郑焕巍、张璐洁 | 责任编辑:赵茜

赵鹏飞是朔黄铁路机辆公司运输生产部副主任,工作七年来,他带领团队不断优化重载列车平稳操纵、两万吨综合检测试验机车研制、两万吨重载自动驾驶技术攻关、推动智慧重载落地……一项项工作成绩见证着赵鹏飞成长与进步,更是荣获了国家能源集团2024年“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称号。他的事迹也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更多的人投身于朔黄重载发展的事业中,为重载铁路的发展贡献着青春力量。

学府到铁轨,研究生司机的逆袭之路

2017年夏天,初入朔黄铁路,作为应届硕士毕业的赵鹏飞刚刚入职,就被冠以大城市研究生“来朔黄镀金”的称号。他不反驳、不争辩,面对“质疑”,只是淡然一笑,眼神里却充满力量,毅然加入了机车乘务员队伍,从一名普通的火车司机做起。

他第一次听到“两万吨操纵歌”,看到“两万吨吉祥物”、学习两万吨重载列车教学动画时,就被两万吨重载列车深深吸引。“两万吨?两万吨?”,他小声嘀咕,迫切想要见识一下两万吨重载列车的神奇。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太行山脉有刀削斧劈的悬崖,有碧波荡漾的深潭,气势恢宏雄阔。跟随机车经过太行山的时候,赵鹏飞手攥得紧紧的,瞪大眼睛,看着两万吨“巨龙”在太行山脉平稳前进,久久不敢把手松开。两万吨列车下山时,看着监控显示器上不断飞涨的速度,他屏住呼吸,大气都不敢喘,额头细汗,过了西柏坡才敢轻轻擦拭。他感到震撼,感到紧张,同时也在心里点燃起对这条“巨龙”的热爱之情。两万吨常态化开行后,他遇到“重联渡板变形、车钩缓冲装置漏泥、控速困难、停车缓风严重”等诸多问题,这更坚定了赵鹏飞扎根朔黄,为“重载”事业奋斗的信念。同时跻身进入“两万吨平稳操纵技术攻关组”,2019年,仅仅两年时间,赵鹏飞考取了《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重载火车司机”,开始了他探索两万吨列车运行规律、优化两万吨列车操纵的技术攻关之路。

攻坚克难,科研尖兵铸就重载辉煌

在朔黄铁路重载技术攻关阵地上,赵鹏飞犹如一位披坚执锐的尖兵,以无畏的勇气和过人的智慧,不断攻坚克难,为重载运输事业铸就了辉煌的里程碑。

进入两万吨平稳操纵技术攻关组后,他凭着敢打肯干的工作作风,很快脱颖而出,成了小组的技术骨干,先后带领小组成员参加了朔黄线铁路2019年两万吨列车关键地段纵向力试验、1.6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开行试验、重载列车区间停车安全性能试验、3万吨试验列车筹备工作等10余项大型试验,为朔黄铁路重载运输事业发展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他在往返于千里朔黄线的过程中不断细化、改良、验证与优化两万吨列车操纵办法,通过大胆假设、严谨求证,先后完成了2版两万吨提示卡的优化,累计优化操纵项点38项,使重载列车钩缓故障由20件/年下降至8件/年;部分区段停车缓风率由59%下降到21%,为朔黄铁路节约运输成本约2000万元/年,列车运行品质得到明显改善,运输安全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立足两万吨列车安全开行,赵鹏飞脚踏实地,坚持在实践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用新型技术手段不断夯实两万吨列车运行安全。他不断翻阅各种专业书籍和技术文献,在机车上实地勘察,自主设计出两万吨综合检测(试验)机车技术方案,并带领小组成员经过两个多月加班加点工作,攻克技术难点6项,最终完成国内首台“两万吨综合检测(试验)机车”研制工作,并成功上线运行,实现了重载机车在线常态化检测两万吨列车运行状态,实时采集列车受力数据,为研究重载列车动力学和优化两万吨列车操纵办法提供数据支撑。该创新成果获得了2021年国家能源集团奖励基金一等奖,提炼“五小”创新4项,申报专利8项,同时针对车体车钩偏转角大、两万吨列车前后载重差等安全隐患进行专项攻关,通过开展QC质量小组活动获得国家能源集团QC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

如今,“打造能源运输行业两万吨重载列车技术品牌”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年度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基于两万吨重载列车开行的铁路运输企业创新管理实践》更是获评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2023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两万吨”这一块金字招牌已成为公司跻身世界重载铁路运输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甚至成为中国重载铁路运输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奋楫扬帆,智慧重载路上的“拓荒牛”

长路漫漫,任重道远,2019年国际重载协会在挪威纳尔维克召开,研讨会主题是“铁路重载4.0实现性能水平的突破”。当赵鹏飞看到这个消息时,心中燃起了前所未有的激情。他深知,这是自己长久以来梦想的时代,也是他坚持和努力的成果即将绽放的时代。

赵鹏飞与重载技术的深厚情缘,始于他对这个领域的热爱和执着。他又一次成为智慧重载4.0时代的探索先锋,随着自身技术理论水平的提升和大量试验经验积累,以及对重载技术的研究和掌握不断深入,带领攻关小组开启了真正属于朔黄铁路独有的重载技术创新之路。

在2020至2023年间,通过攻关创新,赵鹏飞率领团队自主进行大纲制定、设备装车、列车操纵,完成了两万吨列车制动性能变化试验、精准减压验证试验、交流机车轮轨粘着试验、非煤组合万吨试验、状态修验证试验、30t轴重KM98列车开行等20项试验,为国能重载技术的发展提供第一手数据支持和成功经验。

紧跟国际重载技术的发展步伐,以《朔黄铁路智慧重载2028年4.0规划方案》为蓝图,赵鹏飞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各业务板块的深度融合。在他的参与下,朔黄铁路成功试验开行两万吨重载自动驾驶列车,标志着我国重载自动驾驶列车正式迈入“全自主时代”,30吨轴重开行试验取得成功,为中国重载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赵鹏飞说:“我一直在思考未来铁路运输的变革,想象着通过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重载铁路的高效、安全和智能化运营。想象一下,到那时,我们将实现两万吨重载列车从神池南到黄骅港,零起零停,全程实现自动驾驶功能,这将是多么令人振奋的场景啊!

不仅如此,我们可以搭建移动设备、固定设备和现场作业的网络传输通道,建成机务专业数据中台,使其具备核心业务数据的接纳能力。这将为我们的重载铁路运营提供更强大的数据支持。

虽然这些目标目前还没有实现,但是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这些宏伟的愿景一定能够成为现实。我们将为中国重载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中国在国际重载技术领域崭露头角!”

“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这对于赵鹏飞来说,既是鼓励,又是激励。如今,站在朔黄铁路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铺展智慧重载新画卷的新征程上,赵鹏飞正以更加坚定的姿态,继续秉承劳模精神,不断探索创新,为智慧重载事业的未来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而他的故事,也将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重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中去,共同推动中国乃至世界重载技术的繁荣发展。(郑焕巍、张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