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华侨小学探索“和润语文”创新教学
发布时间:2024-02-21 10:06: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郭顶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鼓励辖区学校落实落细教育改革项目,扎实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该区华侨小学提出“和润教育”办学理念,通过树立大融合的思想理念、构建“1234”五环实践模式,致力实现“行和润教育、成教育之美”的办学追求,切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祖国“花朵”。
宁德市华侨小学创办于1965年,2005年学校异地重建新校区,由东湖塘中心小学更名为宁德市华侨小学。乘着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春风,宁德市华侨小学于2016年3月开始以“融合学科思想方法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项目为抓手,开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究。2019年学校提出了追求“和谐”,也接纳“和而不同”的“和润教育”理念,体现着“尊重差异、开放包容、多元共进、温润而泽”的办学宗旨。
为解决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展和如何改变课堂“碎片化”高耗低效现象,真正落实“减负”的问题,学校开展“和融语文”课程的实践研究。历经8年的教学实践,华侨小学“和融语文”课程通过“理论研究—路径研发—实践研究—论证检验”等方法,形成“1234”五环实践模式,并不断实现成果转化,形成融会贯通的和融语文课程体系,全面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
和融语文“1234”五环实践模式
学校以“1234”五环实践模式进行教学:一中心是围绕“如何通过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提升核心素养”这个中心展开研究。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立足核心素养、注重整体规划、加强内容整合、促进方式多样、重视评价导向的课程基本理念,作为和融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方向。两目标是和融语文课程,旨在推动语文课程突破学科壁垒的课程设计与实践,其核心要义在于融合。“和”是目标,“融”既是目标也是方法途径,既指学科内的统整融合,也指语文与各个学科、社会生活等之间的相融。三载体是依托三要素任务群、三样态课堂、三模块作业、三维度评价等载体,运用新课标理念,注重资源的有效整合,探索课程新样态,努力实现“和·融”教学目标。四层面是从学习内容、课堂教学、学习工具、评价体系四个层面融合,环环相扣,立体实践,达成“教-学-练-评”一体化教学生态,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华侨小学提出“和润教育”,旨在将德育融入课程,以“温润而泽,和合与共”的包容姿态,鼓励学生多元发展,让学生成为具备多元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做一个平和、润泽且强大的人,能够肩负起社会责任,应对未来的各种变化,迎接生活的挑战,做一个幸福的人。宁德市华侨小学从2016年开始,通过行动研究,不断地反思、调整、修正、丰富和完善,初步形成“和润课程特色”,取得一定创造性成果。学校师生整体呈现“和融向上”的态势,华小学子多次参加国家、省级、市级等各级各类比赛,获奖人次达200多人。教师素养得到整体提升,语文组近三年教师发表论文、案例达32余篇,课例获奖39个,作业设计18个,完成课题22个,获得53个教学指导奖,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个。学校依托专题讲座、观摩活动、到帮扶学校开展实践检验及各类送培送教、校际联盟等活动,将成果转化为经验推广辐射省内外,在区域教育中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