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好声音” 落实“莫跑调”

发布时间:2024-03-26 15:37: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朱玲 | 责任编辑:郭顶

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整治力度,解决了一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但也要认识到,基层负担重是一个综合性“痛点”,要牢牢锁定这些“负”,真刀真枪做“减法”,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基层干部切实走出越干越怕、越干越累、越干越浮的迷茫与困境。

减负“好声音”,必须坚持明晰权力和厘清责任相统一。“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基层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也是串起“千条线”的那“一根针”。曾几何时,基层负担重成了一个综合性“痛点”。责任多推高了“问责风险”、任务多增加了“身体负荷”、痕迹多促成了“虚风盛行”。想要用好基层这根“针”,就要先理好上面的“千条线”。要落实好责权利对等原则,用好实事求是这一法宝,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促进完善制度规范,大力开展清权、减权、制权、晒权等活动,全面梳理基层权力事项清单、“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等,划出“边界线”,明确“责任田”,真正管住“任性”的权力,规范权力的运行,让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明晰起来。

减负“好声音”,必须坚持容错纠错和激励关怀相结合。“国家大事,唯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为基层减负,不仅要握紧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戒尺”,也要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把松绑减负与关爱赋能结合起来双向发力,才能促使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推动基层减负“提速增效”。要实现问责更精准,善用“三个区分开来”,审慎实施谈话函询和问责机制,做到问题定性精准、责任界定精准、处理尺度精准,防止问责泛化、简单化,发挥督促作用。要实现关爱更及时,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在工作中常备“定心丸”,消除基层干部“少干避祸”的畏难情绪,真正做到为实干者消痛点、为绩优者扫障碍、为创新者添动力,助力基层干部大胆闯、大胆试。

减负“好声音”,必须坚持创新手段和务求实效相融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基层“减负”并非简单地从基层身上“卸包袱”,让基层工作“提质”才是最终目标。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探索符合基层实际的治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智治”支撑作用,运用数字化手段,减少繁琐的工作流程,提升为民服务效率。把干部的真心话作为减负工作的重要指标,干部的满意度作为基层减负工作的“硬标尺”,多看实际工作成效,激发基层活力,形成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良好氛围。

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基层减负,重在实效、贵在长效,要想打好为基层减负这场攻坚战、持久战,要坚持减负与减压并举、增能与增效并重,推动基层减负工作驶入“快车道”。(马关县纪委监委 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