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和实践
发布时间:2024-04-08 14:05:4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梁少林 | 责任编辑:郭顶四川文理学院首批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依托智慧教学平台“超星”进行改革创新,以“学生为中心、数据为驱动、成果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任课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整合在线课程与校本课程,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实施高效的课程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指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它将线下的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的网络课堂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构建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坚持知识传授,能力、素质培养有机融合,注重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及高级思维。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路径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落实“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平台,把线上教学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深度融合,重构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设计覆盖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采用课前(线上)—课堂(线上+线下)—课后(线上)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的实施路径如下:
(一)教学准备
教师借助“超星”平台发布学生课前需要学习的课件、微视频等教学资料。教师提前在平台上设计课堂上需要开展的线上签到、主题讨论、分组任务、线上抢答、课堂测验等教学活动,定时发布课后巩固练习作业、课后测验、互评任务等。
(二)课前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通过“超星”平台自主完成课前学习任务(课前测验、课前微视频学习、课前讨论、课前思考、制作PPT等),大大提高了课前学习的效率,平台可以全程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自动生成每个学生的数字化学习报告。教师根据学习报告可以初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堂融会贯通
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考勤、教师串讲、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等环节。上课之前,教师发起线上签到,快速完成考勤统计。教师依据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回答学生的提问。师生通过课前准备的线上主题讨论、随机抢答、线下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进行互动,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讲解重难点知识后发布课前准备的分组实操练习,各学习小组在规定时间内由组长上传练习结果到“超星”平台。师生通过平台可以进行教师评价、学习小组互评,教师可以监督各学习小组的练习情况,各小组分享练习成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课后巩固提升
为了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课后通过“超星”平台开展巩固练习、主题讨论等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任务并上传到平台,采取互评的方式进行教学考核。学生随机组成5人小组根据评价指标进行作业互评,得到每名学生的作业成绩。下次上课时,教师会随机选择一些作业进行分享、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考核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强调“教、学、测、思”相结合,“测”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为了检测学生知识学习的系统性,采用“知识+能力+素质”的多元化过程性考核结合总结性考核的教学评价模式,学生的考核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总结性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
(一)过程性考核
考核指标包括分组任务、课程学习、作业、课堂互动、主题讨论等占到50%,主要考核知识点的完成程度、实验完成质量、学习参与度与高阶思维的形成。
(二)总结性考核
考核指标包括理论考试、技能考试、课程评价等占到50%,主要考核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效果
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和实践,首先,学生转变了学习理念,从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树立了线上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其次,学生认识到混合式教学的优越性,充分利用线上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能够以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最后,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平台上与同学、教师进行实时交流,组成了线上学习共同体。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逐渐习惯课前手机签到,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堂上进行小组主题讨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活动参与度也明显提升。
第二,学生从被动听课到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利用问题情境,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全面发展。
第三,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及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课堂氛围更加活跃,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四川文理学院 梁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