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一老一小”党建品牌

发布时间:2024-04-24 16:51:4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彭健 | 责任编辑:郭顶

——江陵县推行“秦”系“一老一幼”“定制服务、探索“孝治善治”新路径纪实

近几年来,湖北省江陵县秦市乡坚持党建引领,从“一老一幼”的现实需求出发,开展“秦”系“一老一幼”系列活动,探索“孝治”“善治”的社会治理新路径,成效显著。

据了解,秦市乡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监利市、石首市三县交界处,G351国道、S103省道贯穿南北西东,古有“鸡鸣闻三县”的说法,是江陵县的东大门。全乡版图面积55.7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2.78万人。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当地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至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净流出乡镇。而全乡约1.1万人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3850人,占比约35%。16岁以下1650人,占比约15%。常住人口中老中青比例的严重失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相对弱势的“一老一幼”群体的服务得不到保障。老有颐养,幼有优育,是万千家庭的期待,也是党和国家的关切所在。为切实解决该问题,秦市乡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开展了一系列措施。

锚定“123”出发点,破题有力

秦市乡着眼“一老一幼”生命的两端,立足本地实际,推出“秦”系“一老一幼”“定制服务”,满足其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找准一个切口。以“共同缔造”活动为切入点,充分贯彻“五共”理念,抢抓永丰村、中联村被纳入省市试点契机,整合上级奖补、群众入股等资金300余万元,建成中联村、永丰村共享农庄。先后组织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屋场院子会等16次,听取民意反映强烈的“一老一小”问题,纳入民生实事管理清单;收集群众相关意见建议30余条,实现“秦”系“一老一小”工作开局破题。

聚焦两个目标。聚焦“老有所乐”。在丰富老年群体服务内容上做“加法”。每月逢“九”开展“九九食堂”活动,为80岁以上老人量身定做“爱心晚餐”“爱心义剪”“幸福留影”“亲情连线”等服务,增强老人群体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聚焦“幼有所育”。在防范留守儿童安全健康成长风险上做“减法”。针对留守儿童周末和寒暑假期间监护的空白期,举办“希望家园”“红领巾课堂”等爱心托管班,自2017年以来,累计开班11期,建立服务点47个,服务留守儿童2000余人次,竭力实现儿童监管与家庭校园的无缝对接。

联动三个环节。变乡村“端菜”为群众“点菜”,建立完善“群众点单、村级接单、群众评单”机制,实现服务的精准化。以微网格群为依托,建立群众线上线下“微心愿”点单双渠道,打造群众为父母和子女“预约服务”的地域障碍。村级主动接单,筛选“微心愿”,分类实施,建立“立刻办”和“集中办”清单。2023年来,为群众完成代缴话费、代缴水电费等“立刻办”微服务1800余件,开展“公益集市”“共话重阳”等“集中办”志愿服务活动8场,基本实现全乡老人、儿童全覆盖。以入户走访、收集问卷等方式接受群众“评单”,收集整理有效反馈意见20余条,积极整改问题、优化服务,真正让服务暖到群众心窝里。

把握“123”关键点,解题有招

秦市乡坚持党建引领,整合多方资源,有力化解“秦”系“一老一幼”活动开展中的各种难题。

坚持一个方向,解决“谁组织”的难题。坚持党建引领为方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牵头抓总的领导作用,将提升“一老一幼”服务纳入乡党委、各村社党支部领办的民生实事,有效聚合各方面力量,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办事动能,让服务“一老一小”的触角,更加精准地延伸到“最后一米”。聚力打造“秦”系“一老一小”党建工作品牌,纳入各村、社区年度党建工作考核和绩效考核目标清单,全面压实“组织者”责任,激发工作动力。

发挥两支力量,解决“谁出力”的难题。一方面,乡内各村社区建立13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招募志愿者180余人,持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乡卫生院等职能单位立足专业特色,建立3支专业志愿服务队,提供“健康守护”“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充实“向日葵”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仅2023年,发布“招募令”3期,动员30余名团员青年、返乡大学生报到“打卡”,参与服务活动。另一方面,主动对接“蓝丝带”等社工组织,谋划群众需求与社会组织供给挂钩的服务项目,凝聚外部力量助力“一老一幼”服务工作。

厘清三方渠道,解决“谁出钱”的难题。一是坚定基础支撑。牢记“让‘一老一幼’共享村集体发展成果”宗旨,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乡级投入10万元,各村社区列支不少于1万元经费保障“一老一幼”活动开展。二是抢抓政策支持。强化政策研究,找准本地“一老一幼”活动与上级政策的结合点,争取新时代文明实践、老年食堂、团青志愿活动等资金支持20余万元。三是争取社会捐赠。强化“一老一幼”服务活动的宣传与推介,在中省市主流媒体宣传20余次,持续增强活动感召力和影响力,得到机关单位、爱心企业、乡贤代表等捐赠资金超5万元,为活动开展提供有效资金补充。

着力“123”落脚点,答题有效

秦”系“一老一幼”系列活动的开展,在全社会营造起孝老爱亲的浓厚氛围。秦市乡以“孝治”“善治”为抓手,探索出一批乡村治理的新模式,交出一份乡村治理的高分“答卷”。

一种文化蔚然成风。秦市乡以“一老一幼”活动为契机,全面掀起弘扬“孝善”文化的浪潮。开展“最美秦市人”“最美婆媳”评选活动,选送“孝善”典型18人,推荐“91岁图书管理员秦祖栋”等典型人物被“文明湖北”“荆州好人”等省市平台表彰。挖掘“善孝”元素,建成“孝善”主题文化园和乡忆广场,打造“孝善”精神高地。以“两团多队”和“乡村90后”直播间为依托,开展主题宣讲活动20余场,举办“寻访孝善典型”专题直播活动3场,秦市乡荣获2020年—2022年市级文明乡镇,中联村荣获2020年—2022年市级文明村称号,“孝善”标签深深烙印到群众的心坎上。

内培外引双向驱动。苦练内力,注入新活力。中联村、永丰村以“九九食堂”系列活动为靓点,打造共享农庄的独特名片,持续增加农庄的流量和人气。2023年,农庄全年累计营业额突破2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善借外力,增添新动能。以“一老一幼”活动为桥梁,搭建乡党委政府、村委与乡贤沟通交流的平台,聘用13名荣誉书记、78名发展顾问,引导他们以项目回签、资金回流、人才回乡、信息回传等多种方式反哺桑梓,争当推介家乡的“宣传员”、招商引资的“牵线人”、乡风文明的“示范户”、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为家乡发展引资献策出力。

三类模式全面铺开。自“秦”系“一老一幼”活动开展以来,群众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彰显。各村、社区主动探索自治新路径,全面激发治理新效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议事七步法”集民智。中联村以网格议事会、党员议事会、群众议事会为依托,推行“议事七步法”,明确“七议”“七不议”内容和“七步议”程序,让议事协商更接地气、更有效率。“七嘴八舌说”解民忧。永丰村设置“七嘴八舌说小黑板”,收集群众亟需解决的问题、对村级发展的建议等社情民意,完善“意见清单”“任务清单”“回评清单”管理,确保事事有回响、件件有着落。

“网格微自治”惠民生。千合村按照“尊重传统、着眼发展、便于管理”的总体要求和“无缝覆盖、规模适度、动态调整”的原则,将全村划分为6个网格、37个微网格,率先制定“一套量化装备”“一本工作手册”“一套联络体系”“一套积分管理制度”“一个微网格阵地”标准,实行“双月一培训”“季度一评比”“半年一汇总”管理制度,推行“微网格员”积分管理办法,打造“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格局,相关工作经验被人民法治等中省媒体报道。(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