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多维探析
发布时间:2024-05-08 09:00:4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陈忠生、刘嘉宇 | 责任编辑:郭顶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着自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重任,积极在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下功夫,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大学生矢志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挺膺担当。
一、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价值意蕴
创业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旨归,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服务社会经济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必需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明确其对于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意义重大,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育人的全过程。
增强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思维,就无法拥有敢于突破固有思维的行动和实践。只有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才能跳出现有模式的桎梏,打造自己人生的炫彩篇章。高校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进一步激发创新意识,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闪发光。
培养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重视和培养的一项基本能力,只有学得更多、做得更多,就业的机会和成功率才能更大。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在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一步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升综合素质
良好的综合素质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多维度、多方位地培养和锻炼大学生。广大青年大学生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实践,能够扩展知识面,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中成为满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伟业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二、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囿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旧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无法真正落细落小落实,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思想认识不深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扎实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思想先行,以正确的思想凝聚共识,形成高度的行动自觉推动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涉及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的创新,要坚持以理念为先导,强化思想认识。但是,一些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思想认识不够深入,忽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内核,将其与大学生就业率简单挂钩,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偏离正轨;部分高校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宏观引领,没有从源头上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明晰各个部门的职责,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少数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不高,导致其在广大师生中认可度较低,无法将营造崇尚创新、追求创业的良好氛围。
课程衔接不到位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作出新的调整和部署。现阶段,一些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更新上还处于滞后状态,存在教学内容广泛化、简单化、重复化等倾向,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衔接不到位、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明确、效果不明显。例如: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的理论灌输,但大多都流于形式,过于理论化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真正派上用场;一些高校在教学活动中加入了孵化基地、创业园等实践性教育环节,但不少学生没有真正参加过此类实践活动。这些脱节现象将导致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无法有效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进而削弱教学效果和质量。
平台搭建不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实践,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当前,不少高校存在平台搭建上还存在不少短板,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教学平台还不够充足。例如:一些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科技园区等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实践教学机会,但由于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法使这些平台发挥最大效能,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高校在教学平台的搭建和使用上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联系不够紧密,资源对接和信息交换不够。
师资力量不充沛
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作为保证,将自己的实操经验和教训传授给学生,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的引路人。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师资数量明显存在不足,师配比例存在失衡现象,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特别是担任创新创业的教师中,青年教师占据较大比例,由于青年教师缺乏创业经历和创业意识,较少系统完整地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其整体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由于一些高校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导致一些教师难以全身心投入教育告知,从而使其教学实力难以与学生培养实现较好匹配。
三、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
以创新创业教育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立足新时代,要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出发,从提高思想认识、挖掘教育资源、聚力平台建设、重视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探索,坚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
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落地转化。一要提升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前沿阵地,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来做好规划,推动大学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全面发展。二要提升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社会是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重要场所,要从思想上行动上为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实际过程中有效开展。三要提升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教师是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引导者,要动态理解和深入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四要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大学生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意识、磨砺创业能力、成就伟大事业的“新引擎”,要从思想上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进行知识更新,不断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要精准把握学情,打造高效课堂。准确了解学情是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创新创业教学不是一个单向灌输的过程,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互动交流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二要增设相关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及时开设系列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网络课程等,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三要重视向第二课堂延展。要鼓励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论坛讲座,在交流参观中不断开拓视野,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聚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建设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转化,必须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通过搭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促使资源对接和合作交流,让创新创业教育落地生根,发挥最大效能。一要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学校要主动寻找有利于创新创业实践的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开展多方位多样化的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训基地平台,保证学生在能够在工作中积累宝贵的经验教训,为后期发展提供有益支撑。二要搭建校友交流平台。高校要加强与各地、各界创业校友的交流联络,搭建沟通联络的新桥梁和资源交流的新平台,促进创业校友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提建议、出主意、想对策。三要建设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要充分挖掘高校的现有条件,构建完善孵化平台,腾出孵化空间和资源为需要入孵的团队服务,切实满足青年学生创新创业者的需求。
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教师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起着重要重要,建立一支既有高等教学和科研能力,又能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才能切实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一要采取内选外聘,专兼结合的方式,组建创新创业多元化的导师队伍,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校内教师的单向发力,要聘请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精准辅导、精准帮扶,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二要将创新创业计入高校教师工作量,纳入教师职称评聘中。高校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师的考核评价,将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纳入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范畴,配齐建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三要重视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培训。为适应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发展要求,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项交流和培训,不断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作者陈忠生、刘嘉宇,均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古田会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研究”阶段性成果(JSZM-2020015)。)